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材献疑四则

2018-12-24 10:05高艳
赢未来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

高艳

摘要: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在全国高校中使用得相当普遍,但由于书成众手,内容广博,其中有的地方值得商榷。今不揣浅陋,将其中的四条集为小文,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教材献疑

文章参考版本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011年9月第27次印刷的上下两册《古代汉语》(文中简称“教材”)。

1、208页《韩信破赵之战》:“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其中的“购”字教材注释曰:“悬赏征求”。

按:“购”在古代确实有悬赏征求义。《说文》:“购,以财有所求也。”段玉裁注:“悬重价以求得其物也。”此时的“购”其实就是买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旧唐书·褚遂良传》:“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

此外,“购”的对象还可以是为出重金者做某事的人,此时的“购”应为奖赏义。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甲告乙贼伤人,问乙贼杀人,非伤殹,甲当购,购几可?当购两。”《后汉书·南蛮传》:“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

教材上“购”的对象为“能生得广武君者”,即“能活捉广武君的人”,显然属于第二类。因此应为“奖赏”义,而非“悬赏征求”。

2、131页《郑伯克段于鄢》:“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其中的“献”字教材注释曰:“恭敬地送给。这里用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按:如释“献”为名词“进献的东西”,那么作为受事宾语的庄公便没有了与之相应的动词,全句语法结构也就不完整了。“献”在这里并没有用作名词,仍然是动词,意为“进献”。只不过“有”在这里并不是用作动词,而是代词,可指人或物,具体所指只能据上下文灵活翻译。此种用法的“有”文献不乏用例。如《左传·僖公十六年》:“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有夜登丘而呼”即“有人夜里登上小山头喊叫”。“有献于公”的“有”在此指物,全句可译为“颍考叔是颍谷的疆界管理官,听说这件事后,有东西进献给庄公”。

3、200页《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教材注释曰:“农夫们没有谁不是停止耕作、放下农具、穿好的、吃好的、侧耳静听而等待命令的。意思是农夫们担心战乱临头,无心生产,只顾眼前享受,等待韩信下一步的行动。”

按:教材之所以如此释义,应该是受了前人的影响。司马贞索隐:“恐灭亡不久,故废止作业而事美衣甘食,日偷苟且也,虑不图久故也。”如淳曰:“恐灭亡不久故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里对“褕衣甘食”的解说显然有误。下文还有如此一段话:广武君曰:“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韩信曰:“善。”从其策。可知韩信听从了广武君的谋略,即以己之长击人之短。“己之长”即文中的“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正好与上文的“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对应。“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恰好作“甘食”的注解。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译为:“农夫们都停止了耕作放下了农具,只图穿好的吃好的,侧耳等候您的命令。像这样,都是将军的长处。”显然情理难通,且上下文意矛盾。

4、240页《汉书·张骞传》:“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按:教材在“大夏”与“乌孙”之间用句号,“发译道送骞”与“与乌孙使”之间用逗号,值得商榷。因为乌孙译道送的人物不是张骞,而是被他派遣到西边更远国家的副使。理由如下:

首先,从地理位置看,“乌孙”国处于汉朝与“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中间,离汉相对较近。张骞到达乌孙后,再也用不着西行了,只是返回汉朝。

其次,从情理推断,对于乌孙国的“译道”,副使们比张骞更为急切的需要。为了能够顺利抵达月氏,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张骞以“赂遗大宛王财物”为条件,要求大宛王派译道相送。大宛王果真为之“发译道”,从而才顺利地抵达康居,然后到达月氏的。假设被张骞派遣去其他国家的副使没有乌孙国“译道”的帮助,肯定難以顺利到达目的地。

又,“报谢”在语义上应与前面的“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为一整体,中间不点断读来更为流畅。“与”字前的人如果地位明显高于其后的人时,就具有了“率领、带领”的意思。如本篇234页:“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他例如“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即张骞带领乌孙的使臣数十人、马数十匹到汉朝答谢。后面的“因令窥汉,知其广大”说的是乌孙王昆莫命令他的使臣做的另外一件事了,其前最好标为句号。

综上所述,上面一段话可标点为:“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参考文献:

[1]庄素真,滕亚丽.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教材注释献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2):219-220.

[2]肖佳.中学文言文教材注释献疑[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1997(03):77-80.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以西藏大学为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评介
——兼谈立体化古代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