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计算总是失误

2018-12-24 10:00王艳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运算算法

王艳艳

数与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也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在新课程实施中,不少教师也产生了疑惑,如“新课程还要不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算法多样化要不要优化”等等。这些困惑直接导致的学生计算技能的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的增加成为了普遍现象。

计算出现失误的原因分析

学生计算为什么总是失误?出错的原因可能出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也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也是很不完善。比如: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2)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到了中年级段,他们的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他们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比如:把45抄成54、加号抄成乘号;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順序错误,像列竖式计算时忘记了进位、退位,漏写横式的结果、加减或乘除混合时,习惯先算加法和乘法、后算减法和除法。这都属于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的感知是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比如:20×5÷20×5=100÷100=1,学生容易受简便运算特殊数据凑整的“强刺激”影响,而忽视了“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弱刺激”。

(3)简算意识不强。这些错误到了高年级段,进行简便运算时,也会时常出现。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4)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性格特点,也会造成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这样的计算错误。比如:计算100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1000-199=911,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5)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学习心态和习惯也会造成计算时不必要的失误。首先,他们存在着轻视的心理,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其次,学生还存在着畏难的心理。比如:计算127×89、27×15×24 、389+452-674 这样的算式,学生便会产生畏难和厌烦的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计算失误的策略应对

1.清算理、明算法——关注计算知识掌握过程

我们发现有时候在课堂上学生说得很好,计算时反而总是出错,还有一部分学生计算的很熟练但说不清为什么这么算。在教学中只有把算理和算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清算理、明算法呢?

(1)借助多媒体及学具,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比如:在讲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学具来学习。让学生来体验分的过程,把计算题赋予在情境中,学生在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算理,并且对于竖式的列法,商为什么和被除数的相同数位对齐,也就谙熟于心了。

(2)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如吴正宪老师在讲“小学除法”一课时,虽然讲的是小数除法的计算题,吴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米”等行为,小数除法的算理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大的计数单位不够分,就化成小的计数单位继续分,强调没分完就继续分,吴老师让学生通过编不同的故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清了算理,加深了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

(3)观察比较,归纳方法。把算理与计算法则相对比,帮助学生通过学具、实物等生活情境理解算理之后,再次回到抽象的数学计算法则中来,这样是便于学生掌握的。我在执教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时,先用PPT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针对情景图提出了相应的数学问题,小组给出了不同的算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同学围绕“我是怎样列式的”“我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对算理及算法进行了讲解,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的顺序,通过问题“观察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算法的过程,让学生对于运算的法则自然而然的明确了,体会到了计算法则的顺序性。

2.巧激趣、重变式——注重科学化的计算教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需要在知识的关键处或学生思维疲劳时采用游戏教学,在游戏中理解深化知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中高年级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他们比较喜欢挑战性强的问题。所以对于枯燥的计算习题的练习,就需要去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或激发起他们挑战的类型,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前新农村建设,许多家庭的新房需要装修这个实际问题,教师提出:“假如让你计算出一间房子要粉刷的面积,你能行吗?”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教师让学生以教室为实例算一算需要粉刷的面积,并且利用课件把课前做好的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明确所刷的面是哪几个面,学生们很快分工、合作测量出各组数据,计算出了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编辑和解答,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发展了各种能力。

3.找“抓手”、养习惯——借助工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總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而优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好的“抓手”,协助学生来养成计算的学习习惯,应该会是事半功倍的。

用好课前5分钟,练一练、讲一讲,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每次课前的5分钟,由两名出题班长专门负责,在黑板的左右两侧出题,左侧出题类型为竖式、脱式、简算等计算,提出相应的要求,右侧为新知学习的铺垫知识或复习昨日所学的知识。这两道题每天由小组派出两名同学做、做完后进行讲解,下一个小组进行评价打分。这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常规练习计算并且把算理与算法讲给大家听,说出来也就记住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们也可以借助现在的一些APP小软件利用5分钟的时间发布比赛,让学生先在家里完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当堂比赛),然后根据软件统计的班级典型错题,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诊断分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不管采用那种方法,如果能够每节课拿出五分钟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训练,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对于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及对策的简单总结,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一定要认真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加以预防和纠正,千万可不能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马虎”二字,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逐步提高的。

参考文献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运算算法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趣的运算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