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国初期教育主要任务是“扫盲”,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高等教育也实现了大规模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得到提升。
然而,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近日,本刊编辑部走访了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多所学校开展调研,看到教育不均衡情况亟需改善。在河北的某所乡村学校,师资短缺的现象仍然存在,全校400多位学生仅有22位教师(含一名临时代课教师)。在县城中学,还存在班级学生数超过100人的现象。这给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均衡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相比之下,我们走访的北京、上海、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则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相对来说更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如何改变教育落后地区的现状,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创新教师培养课程、模式等,统筹推进国培项目,中小学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提升整体素质,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教育亟需进行供给侧改革,加大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在与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年龄偏大、工作强度大等现实困难,同时,我们也听到学校管理者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变教育落后现状的呼声。有的学校管理者提出希望通过互联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异地教研、教学,搭建与优质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分类施策、综合施策,根据教育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举措。除了增派城市优秀教师支援乡村教育,还需要多措并举,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让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处于国家各项事业中优先发展的地位。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力,推动教育体系的全面变革和转型升级,以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