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肠手术后治疗肠瘘的时机和方式选择的效果。 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胃肠手术出现肠瘘的4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23例为结直肠瘘患者,对照组23例为小肠瘘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和时机的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21例进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2例进行双腔造瘘手术,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实验组20例给予保守治疗,3例先进行早期控制,5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肠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小肠瘘患者,实施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结直肠瘘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并给予腹腔引流,治愈率比较高。
[关键词] 胃肠手术后;治疗时机;方式选择;肠瘘
[中图分类号] R65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6-0049-03
Efficacy analysis of the timing and mode of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HUANG Tao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in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iming and mode selection of 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who underwent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February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3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fistula. 2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atients with small bowel fistula.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mode and timing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21 cases underwent intestin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and 2 cases underwent double-cavity ostomy.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0 patients receiv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3 patients underwent early control and cured by definitive surgery after 5 month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was 100.0% in both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bu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intestinal fistula i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arly intestin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ith small bowel fistula, with remarkable treatment effect, and higher safety. Th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fistula underg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irst, and then are treated with abdominal drainage, and the cure rate is relatively higher.
[Key word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reatment timing; Mode selection; Intestinal fistula
一般經过胃肠手术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肠瘘等并发症情况,而吻合口瘘症状发生较多,且该症状对手术的成功率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治疗肠瘘病症的死亡情况逐渐减少。但是由于肠瘘的位置不同临床治疗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临床对肠瘘患者的治疗需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和时机[3-4]。为了分析行胃肠手术后出现肠瘘情况的临床治疗时机和方式,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肠瘘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行胃肠手术后出现肠瘘症状的患者46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2)患者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哺乳期或妊娠妇女;(2)精神疾病患者;(3)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5]。其中对照组小肠瘘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61.23±0.22)岁,体重45~76 kg,女11例,男12例;观察组直肠瘘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62.26±0.31)岁,女10例,男13例,体重46~75 kg。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肠瘘之前,需要在胃肠手术后观察腹部症状,同时对肠瘘引流液的性质、状态进行分析。治疗肠瘘的手术主要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包括确定性的手术治疗(肠切除肠吻合手术、肠瘘口修补手术)和控制性手术(腹腔感染清除手术、肠转流手术、腹腔冲洗引流手术等)。
对照组:属于小肠瘘症状,给予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首先,使用生理盐水清理患者腹腔,直至患者冲洗液体变清澈为止,将切口开在脐上方,向切口外提出显著扩张的肠段,将两把组织钳放置在选定切除端,分离结扎相对应的肠系膜,之后切除扩张的小肠段,方向为沿着组织钳。将长度为3 cm的纵切口开在远端肠管对系膜缘与断端相距5 cm处,用5-0肠线连续或间断全层吻合近端肠管和该切口,同时间断吻合浆肌层一层。最后在结肠旁沟和盆腔部位置入一个引流管。
实验组:属于直肠瘘疾病,先给予保守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再给予早期控制性手术,直至腹腔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再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价
根据每组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分析患者的治愈情况;其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各项指标正常,表示痊愈。
治愈:表示经过治疗患者肠瘘瘘口消失;未治愈:表示患者患者瘘口没有得到改善,或有加重趋势[6]。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瘘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瘘复发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情况比较
对照组23例小肠瘘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100.0%;实验组23例直肠瘘患者,2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他3例患者先给予早期控制性手术,在5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0%。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瘘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23例小肠瘘患者中21例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出现吻合口瘘患者1例,再次给予手术治疗后痊愈;剩余2例无法进行上述手术治疗,采取双腔造瘘手术治疗;实验组23例直肠瘘患者,3例腹腔感染症状,经过确定性手术治疗后,其中1例肠瘘复发。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肠瘘复发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经胃肠手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情况,而肠瘘也是属于该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该症状严重时,会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所以,临床要提高胃肠手术后出现肠瘘疾病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患者原疾病,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7-8]。
患者经胃肠手术治疗后,腹腔出现粘连,吻合口处肠管发炎,且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患者远端肠管废用等均会引起小肠瘘,主要表现为患者腹腔出现弥漫性感染,多是高流量瘘,从而造成引流不佳;这时临床就需要进行手術干预[9-10]。针对腹腔引流不良患者,可采用腹腔冲洗等控制性手术治疗。若肠瘘患者腹腔感染较严重,不建议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而病情稳定的患者不能实施早期手术干预治疗。
与小肠瘘相比,直肠瘘的愈合能力和血供情况较差,而患者这时肠腔内存在的细菌也较多,直接进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也无法保障治疗的安全性;而且直肠瘘发生病变的位置受解剖的影响,易出现局限性感染情况,实施腹腔或腹膜手术后引流效果比较明显,且自愈情况很高,不需要再给予干预性手术,只需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冲洗腹腔、禁食、营养支持、控制引流等即可,如果患者出现全身炎症或弥漫性腹膜炎,需进行肠转流和腹腔冲洗引流治疗[11-1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23例小肠瘘患者,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100.0%;实验组23例直肠瘘患者,2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他3例患者先给予早期控制性手术,在5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0%。两组患者治愈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对直肠瘘患者先给予保守性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照组23例小肠瘘患者,21例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出现吻合口瘘患者1例,再次给予手术治疗后痊愈;余2例无法进行上述手术治疗,所以采取了双腔造瘘手术治疗;23例实验组直肠瘘患者,3例腹腔感染症状,经确定性手术治疗后,其中1例肠瘘复发。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肠瘘复发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对小肠瘘症状选择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安全性高。
总之,对直肠瘘患者先给予保守性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小肠瘘症状,选择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伟,李志霞.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1-1974.
[2] 张凯,刘学胜. 39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73.
[3] 刘传渊,叶荣强,陈子文,等. PCT联合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检测在肠瘘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3415-3417.
[4] 吴健瑜,卢蔚起,潘远元,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术后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07-609.
[5] 肖美萍,陈学洪,黎衍香. 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术后肠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当代医学,2017,23(36):4-6.
[6] 吴科仕. 经窦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胶封堵术在肠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8,(3):13-14.
[7] 赵中伟.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 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0):799-800.
[8] 曹艳,马颖丽. 1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伴复杂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2):132-133.
[9] 银东智,袁又能,左燕妮,等. 胃腸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21例临床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3):328-332.
[10] 杭铁虎. 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6):723-725.
[11] 罗忠. 对接受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进行肠瘘手术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83-84.
[12] 孙岩,连素娜. 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4-95.
[13] 何晓生,郑晓彬,练磊,等. 合并自发性腹腔脓肿的克罗恩病患者需早期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2):1379-1383.
[14] 杨硕,陈杰,曹金鑫,等. 主动减容手术防治肥胖患者巨大腹壁疝修补术后腹腔内高压的应用价值[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0):957-960.
[15] 胡宝英,周海华,袁帅. 内镜黏膜下剥离与腹腔镜下切除结直肠巨大宽蒂/广基息肉的临床观察[J]. 中国内镜杂志,2017,23(3):9-13.
(收稿日期: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