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骏
我们常说的“教学反思”,人们习惯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认真的思考、设计,同时尽可能地设想到一些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准备,其中包括正思与反思。下面笔者以《制作封面和封底》的六个平行班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中的正思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哪些部分构成?
生:机箱、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引入任务,知识铺垫)
讨论学习:让学生欣赏一组图书封面,并展开讨论。
师:为什么一本书需要设计封面呢?分析这帧漂亮的封面到底好在哪里。
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点评封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对教师提供的封面相互讨论,总结封面的要素及封面制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2.落实任务,自主学习
任务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讨论作文选封面背景的制作方法。
任务2:插入图片或自选图形,改变图片的大小、位置、叠放次序以及图形的组合。
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开始对封面制作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突破难点
任务3:利用艺术字来添加封面文字,并完成整体美化。
4.小结与评价
小组内通过学生自评或互评,选出最佳封面。每个小组上传最佳作品供其他学生讨论,并由组长简要介绍该封面的优点。
二、教学感悟与体会
开始一两节课下来,情况还可以,但问题还是不少。如在上课之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仍有点手忙脚乱;讲课时趣味性不够,致使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指导时间分配上,不够重视,致使有的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不够协调,有的学生工作量较多,而有的则相对比较少,导致最后有的学生没事做,有的则忙不完;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等等。对此,笔者及时修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使其更完善更有针对性,在后面的几节课中效果比较明显(当然仍有可改进的空间)。
1.要精心进行教学正思
反思固然重要,但正思就像正餐,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能本末倒置的。所以要花大力气、大功夫进行正思。这个思考,不只是一份教案,而是包括教案,上课的时间、空间,师生的互动、小结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一览子思考。另外在实施时还要注意“活”“趣”“量”“评”“分”等。
(1)在课上临时解决问题要注意一个“活”字
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要灵活处理,有把握的可以马上答疑,有的可以稍加提示后让学生自己解决,有的可以让其他有能力的同学帮助解答,也有的可以等课后再解决等,但这里的重点还是要侧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上述课中有的同学认为不需要先构思,只要直接进行制作时间快,可以指导他们与先构思再制作并且做得好的同学进行交流。
(2)在讲课时要突出一个“趣”字
以上述课为例,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完整的讲解,这样,容易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在讲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先给学生看几幅生动的页面,告诉他们这是其他班学生所作,实际暗示他们也能制作,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以后,他们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也肯动脑子,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在时间要求上要掌握一个“量”字
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有一个规定,给学生定一个时间量。以上述课为例,如在5分钟之内要收集好素材,15分钟内要完成封面、封底的设计,然后设计出页面。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强调学习重点是在制作封面或封底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以使学生分清主次,不至于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收集素材上。
(4)在小组合作中要穿插一个“评”字
例如,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议各自封面的构思;对于制作封面的过程,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自评、总结,不断提升制作能力;封面制作完成后应在组内互评,加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还可以评论(个人评或小组评)其他小组的已上传作品等等。
(5)在教学小结时要活用一个“分”字,即一分为二
要以鼓励为主,在小结时,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上传的作品(一般至少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展示),并注意指出学生作品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创意的地方(作品或作品中的某一点)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比如有的学生收集素材时间过长以至于影响具体的制作,这主要是没有完成预习任务所致;还有的学生修改频繁以至时间不够,这主要是没有先构思,而是脚踏西瓜皮,走到哪里是那里所致等。当然小结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或为下面的授课内容埋下伏笔,或通过鼓励使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堂之外(现在不少家庭都有电脑,学生有兴趣后就会利用家庭电脑多实践,这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能力)等。
2.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正思的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正思的质量和效果,这对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新教师往往经验不足、实践不足,在正思时更可能出现不足)。从课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对自己每堂课的反思和对每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在听了别的教师的课后,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的反思,还可以是对上课一段时间以来(如新教師实习一年)的教学情况的反思等。从人的角度来说,笔者觉得主要是要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情况进行剖析,即使是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找原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另外还要对课时的具体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有自主活动的空间余地等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灵活多样,如随笔、一得、教学日记、小议,也可采用下节课开始先点评上节课的得失,师生共同反思等。在时间上则要见缝插针,要注意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反思和改进。反思要注意恒(持之以恒,逐渐形成习惯)、小(从点滴开始,积小胜为大胜)、实(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等。
三、在不断的正思和反思中提高自己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正思和反思是辩证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反思是相对于正思而言的,没有正思,也就没有反思;而没有反思,也就无所谓正思。而且,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思中可能有对上一课(上一次)的反思,而反思则是对正思的检查、修改和进一步完善与补充,也是对下一次教学正思的指导。通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教学正思与反思,我们的教学能力与质量将不断地螺旋式上升,而这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希望能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