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现代人最向往的应该是一种天然。处于现代社会最大的优势也应该来自天然。以支撑现代世界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橡胶为例,在这个现代科技无所不能的时代,人造的合成橡胶粗糙而不耐用,只可用在一些简陋或短命的器物上。像航天、军工、医疗等高精尖行业,还必须使用天然橡胶。
因此,在新中国创建之初,斯大林向新中国呼吁:“帝国主义阵营”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封锁“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战略物资橡胶,而橡胶树“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赤道南北10度以内”。而只有中国的海南岛南端属热带气候,可以打破橡胶封锁。
于是,出现过一个经典的画面:周恩来和苏联外交部部长同坐于一张桌子前,签署关于在海南岛种植橡胶的协议,后面站着斯大林和毛泽东。随之国家委派叶剑英、陈云一文一武两位开国元勋“共同去承担这一历史性的重担”,时任华南局第一书记的叶帅还兼任华南种植局长,可见国家对橡胶种植是何等重视。刚刚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7个师98个团的官兵,脱下军装变成90多个农场的工人,却依然保留着部队建制。场带镇,场带村,场带队,加上归国种植橡胶的华侨以及后来的“下乡知识青年”,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海南农垦大军,艰苦卓绝地在北纬18度到24度间创造了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的奇迹,在海南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
60多年过去了,海南农垦至今还在支持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的实际状况。这就是历史——一种追求天然并借助天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农垦文化。
在土地严重流失的今天,农垦的国有土地没有流失。土地是大自然对地球人的天然厚赐,在土地因污染严重退化的今天,海南农垦却有1280万亩肥沃优质的土地,这才是真正的富有。农垦人有一种天然对土地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他们每天都是凌晨三点进胶林割胶,第一代“老农垦”经常与毒蛇猛兽遭遇,即便是现在的第三代“新农垦”,在正是露水最猛的后半夜上山割胶,也會饱受蚊虫叮咬、蛛网缠扰之苦。但退休后的胶工们又都还保留着早起的习惯,清晨听着广播进胶林、钻杧果园、遛胡椒地……好不惬意。
岁月悠悠,农垦人干得天然,吃得天然,活得天然。海南农垦的天然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在他们的精神上也有一种天然的强韧和自信,能去暑消毒、乐观融和。在海南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多么偏僻的深山老林,说普通话都可以交流,不会有疏离感或被拒绝。因为有农场就有学校,就有医院,就有普通话,就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在海南这样一个中国最热的地方,却有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寿之乡”,其长寿者之多,平均寿命之长,又在长寿乡中居前列。海南农垦的劳苦功高,不只是为国家铸造了“绿色丰碑”,也给中国人的精神上增添一份生机盎然的绿色、一份天然的温暖和快乐。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