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外关系之短板

2018-12-24 10:03王伟
特别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索沃西欧苏军

王伟

对于欧洲的外交战略,很多人都有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西欧是美国的传统战略盟友,而与俄罗斯则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事实上,欧洲的对外关系始终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摇摆状态。

譬如美国人在欧洲人眼中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对欧洲都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另一方面,美国又是欧洲霸权事实上的终结者和取代者。

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美国在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前者重创了欧洲所有的传统霸权国家,后者则彻底扫荡了欧洲在东亚及东南亚的传统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美国又一度和苏联站在统一战线上,驱逐了英法在中东的影响力。除此以外,无论是两德分立还是后来的铁幕降临、北约建立,事实上最先发难的都是美国而并非苏联——当时苏联刚刚在战争中损失了两千多万人口,莫斯科以西的国土一片狼藉,正急需通过对西方的能源出口来恢复元气,从逻辑上说,也显然不具备主动挑起冷战的动机。

客观上说,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出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

事实上,即使在苏军实力处于巅峰状态的那段时期,除了用洲际导弹和远程战略轰炸机外,苏联人对美国本土并没有更多的攻击手段。但对西欧则不一样,1981年苏军举行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代号“西方81”,通过这次演习,人们推测苏军最快可能只需一周时间,就可从柏林墙推进到英吉利海峡东岸。为了应对华约部队的钢铁洪流,北约甚至准备让西德国防军来阻止对方装甲集群的前进,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来延缓苏联人的进攻。此外美国还为欧洲准备了大量的核地雷,一旦战争爆发,它们将被埋设在西欧平原,在苏军的装甲部队开过来的时候,在地面炸出直径数百米的大坑,以阻止对方机械化部队的推进。由此我們也不难想象,欧洲人的头上究竟被顶了一颗多大的炸弹。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西欧国家就必须维持好同美国的盟友关系。经历了二战之后,百废待兴,要想发展经济就需要减少国防投入,那么防务安全就得依赖美军。都管美国叫“世界警察”,可这个“警察”是不可能义务为你服务的,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元接管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到20世纪50年代联合苏联反对英法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使欧洲人彻底失去了苏伊士运河,再到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进一步弱化西欧的铸币权……几乎每一次面对需要“亲兄弟明算账”的问题时,都是以西欧的妥协而告终。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这成了美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人把冷战结束视作美国总统里根的一大功劳,然而在美国国内却还存在另外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这恰恰是里根最大的败笔。事实上随着苏共自身的蜕变,其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更多的只是存在于理论和军方提交国会的报告中,西德情报部门在当时最主要的工作已经从阻止克格勃渗透,变成了应对驻东德苏军日趋严重的走私活动。里根主政美国后,在军事、地缘、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对苏联展开了全方位的进攻战略,在苏联存续的最后几年中,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甚至请求美国来充当他们之间的矛盾仲裁者,但这依然没能减缓美国对苏联的“攻势”,除了消灭一个理论上的潜在威胁外,大量失控的核武器还一度让西方各国的情报部门手忙脚乱,更重要的是这打破了美欧之间原本的“平衡”。

苏联解体使欧洲各国不再有求于美国。东欧经济的破产使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填充到了西欧的工业体系中,此外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德法开始迅速推进欧洲一体化,很快欧共体就进化成了欧盟(1993年),之后不久欧元诞生(1999年)。对美国人而言,这意味着欧洲与美国原本带有从属性质的关系彻底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3亿~4亿工业人口的发达政治经济体,其体量与美国不相上下,对美国的霸权地位这意味着什么,自然谁都清楚。

然而在欧洲固有的缺陷下,这个机会欧洲人最终还是没有利用起来。欧盟各国的各自为政与政客的短视,成了欧洲最大的短板。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德国是最主要的推动者,与两次世界大战时的情况相同,德国急切希望控制巴尔干半岛,以打通从柏林到中东产油区的陆路通道。然而德国人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战后数十年的“依赖”模式,使欧洲自身的军事实力根本无力支撑一场科索沃级别的局部战争。唯一的解决方法只能是把美国人拉进来。

说得再简单些,欧盟(德国)企图通过一场战争来打通资源通道,进而获得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资本,而要达成这个目的,他们打算拉美国人进来,并且让美国人来主导这场战争。这简直就是神一般的逻辑。

科索沃战争最终的结果是,战争彻底脱离了德法的控制,在美国的主导下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持续的时间远大于欧盟最初的估计,最终导致欧元大跌,美元大涨,大量西欧资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流入美国资本市场,最终成就了美国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萨达姆政权企图在石油贸易结算中引入欧元来替代美元,利益受损的德法两国第一次明确站在美国人的对立面上,但政治表态终归抵不过美国的真枪实弹,欧元再次受到严重冲击。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几乎可以说是科索沃战争的翻版,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从德国换成了法国,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是1999年的历史重演。

(摘自“百度阅读”)

猜你喜欢
科索沃西欧苏军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科索沃成世行成员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科索沃危机后国际形势走向的重新审视
科索沃战争扫描
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及其启示
马镫与西欧中世纪的军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