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遐国
【内容摘要】学以致用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尤其在中学阶段,教师在丰富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这一点来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生活化。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含义着手,重点剖析生活化教学的必然性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育生活化 方法
我们在语文课堂学到的知识其实跟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可以说,语文教学过程是生活演绎过程的浓缩版。由此不难发现,语文教育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传达知识而已,让中学生从中掌握提高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才学习语文的关键点。所以说,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教育生活化,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新课标》强调,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绝不能单方面教导、控制学生,而应借助课本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阔、活跃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引导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磨练意志,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与统一。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亟待提升,这也促使生活化教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总之,只有将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不断渗透到现有的语文教学中来,才能逐渐打破传统壁垒的束缚,极力发掘和应用相关资源,使语文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中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设计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归结为一点就是,分数的高低是评判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完全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鉴于此,语文教师纷纷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上来。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语文教师脱离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既不能很好地理解,也不能有效地利用。要想解决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改教学模式,进行生活化的情景设计,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举例来说,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名为《散步》的课文,其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一种尊老爱幼的人性美。这篇课文的内容跟现实生活非常密切,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生活情境设计,将课本中的人物与学生及其长辈一一对应,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
2.实现语文训练生活化
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内容,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现代化的语文教学目标,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里强调一点,即开展的课外活动一定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先进的科学手段、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且,语文教师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求,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難,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增强理论知识的积累。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两点进行:(1)课前进行一些生活化的练习。比如,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倾听他人,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当下热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活的阅历来组织语言,利用课前几分钟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口头演讲。通过这种锻炼,中学生在未来人际交往中能够有话可说且言之有物,避免尴尬冷场。(2)讲课前进行生活化元素的知识导入和拓展。我们知道,课文的导入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如果将日常生活事件引入进来,就更能发挥导入语的功效。
4.开展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
长期进行脱离生活的语文室内教学会让学生逐渐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可能变得厌烦语文。可见,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定期举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以及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比如七年级新学期伊始,在秋高气爽、秋季特征特别鲜明的某一天,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安排第三单元《秋天》这篇诗歌的教学,因为课本中对秋天的描写只是作者经历和感知的,况且地方不同,其地形、气候、植被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语文教师不妨在课前或者课后组织学生秋游。当然,也可以邀请学校的美术老师参加,让他在秋游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采风。尤其是对于市区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少,对蟋蟀、谷物等的认识仅来源于课本描述,并没有亲眼见过,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就近选择一处自然风光比较好的地方,带领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对山川、河流、花草、小鸟等仔细观察,感受秋天的美,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引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大自然。
综上所述,跟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短时间内收获成效。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切忌脱离实际,出现泛生活化倾向,否则最终依然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亦慧. 中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法分析[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 (11).
[2] 张冬英. 中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法分析[J]. 神州,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