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飞,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基本战略任务得到了有力的部署,分别是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以优化、全方位的推动资源节约、强化环境保护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总力度、强化生态文明制度的创建。而此四项目细分为7方面与28项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全方位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绿色城镇化的任务、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开发海洋资源科学等基础地质数据的总需求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在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问题的调查以及修复、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旅游业与农业发展等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的地质服务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这些均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地质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与先行性工作的地质工作一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地质服务与有效的资源保障,尤其是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一直发挥着有力的支撑服务作用。在新的趋势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地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它对于地质工作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生态型地矿经济逐渐成为存在于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选择。要想使地质行业真正走出面临的发展困境,其主要的一点即为找准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所设立的职责定位,将地质工作服务的发展空间与领域拓展开来,探索出具备自身特点的生态型地矿经济发展的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就在于人与自然共存以及和谐相处,也就是说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共同持续发展,不能过多采伐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要想将地矿产业发展模式改变,首先就是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不能再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而是要在地矿的发展计划,前期勘探到后期的采伐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点考虑因素,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将勘查开发与保护建设相结合,为地矿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在前期地质勘探工作中加大投入技术的力度,必须将勘探目标做到系统化,这样才能符合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企业、领域如果想在新形势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改变过去的经济模式,实行创新企业的经济模式。当前,地矿产业经济内部必须要进行调整,不仅仅要改革技术,还是要在管理层面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环境成本降低。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生态型地矿经济提出的一个需求,也是地矿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向。在地矿产业发展的战略当中,必须要把地矿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同时管理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地质工作中。与此同时,还要将最新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还要借鉴西方国家学习最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对于传统地矿产业进行全面的升级,这样才能加快地矿产业经济的转型,使地矿产业结构更加清晰,可以预防地质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生态修复功能,使得地矿经济可以更好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现如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对地矿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调整,我国也在宏观经济调控策略当中对地矿产业提出了新一轮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地矿产业应发展新兴矿业,加强对矿区的勘测力度,同时要将矿种的种类进行区分。地质资源的勘察技术与评价都要从传统的油气资源向非油气资源慢慢进行转变,例如要建设对各种岩石类的调查与评价。地质单位要把矿产中较少的资源进行评价,要开发新能源以及利用新能源,这样才能使地矿产业可以持续发展,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我国目前的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不论是以企业视角、或是某一相关领域视角来看,与新形势融合显得无可厚非,基于此,有关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况加以分析,并做出具体化的变革,将创新发展为主要的驱动力,地矿产业的结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基于由内部操作进行,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创新其技术层面,同时还应当对管理层面加以创新,唯有如此,方可使环境成本与经济成本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生态型地矿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矿区开采工作中的科研攻关工作、地质勘查工作等。对于这类技术创新使得地质勘探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提升地矿开采的基本效率,以防金钱以及时间浪费情况的出现。此外,技术创新还可促进矿区土壤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疗技术也应当加强研究力度,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地质环境给予有效的修复工作,强化地质灾害产生后的治理能力。
生态型地矿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高度重视地矿环境调查工作,同时要推动地质科技的创新,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