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南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事业发展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1978年,形成了普通教育、业余教育、幼儿教育“三教”齐抓的“桃江经验”,随后,相继推出了普通教育发展“三个重点”的“东安经验”和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汨罗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新世纪以来,湖南教育继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领跑全国:率先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向13个省直管县下放教育管理权限;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率先实行县级政府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率先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率先出台教育扶贫规划和《关于高等院校服务脱贫攻坚指导意见》。
岁月铭刻奋斗的艰辛,时代见证铿锵的脚步。回望过去40年,湖南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317.8万人,在职教职工90.19万人,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
学前教育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有幼儿园14670所、在园幼儿近229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1.84倍、8.74倍。义务教育跨越了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两大关口,“有学上”的任务已经完成,“上好学”的愿景正成为现实。高中阶段教育步入全面普及、协调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在校生人数是1978年的1.87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全省普通高校数从1978年的22所增加到2017年的109所,在校学生数从3万余人增加到127万余人;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目前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达6.61万人、1.23万人。职业教育“星火燎原”,从1978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1所(含技校63所)、在校生3.1万人发展到目前的职业院校461所、在校生122.64万人。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近1.3万所(不含文化培训机构),在校生281万人。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来华留学人数、公派出国留学人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等从无到有,目前共有5400多名留学生在湖南高校就读;“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连续11年在我省举行;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我省召开,诞生了世界语言资源保护领域的重大成果《岳麓宣言》。
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4、4.2、3.2、0.58个百分点。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已经形成。出台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开展高校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建立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制度,民办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突出成效,各大中小学党建工作基础大大夯实,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立德树人取得突出成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广大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明显提升,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野百合女孩”何芹姣、“向日葵女孩”何平、“湖南省雷锋式优秀大学生”毕明哲、“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和“全国优秀大学生”邹勇松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校园足球在全省蓬勃发展,新建和改扩建足球场1477片。
深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到89个,占比73%。
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中小学招生信息公开,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全面取消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权。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55.19万人。
深入实施“阳光高考”,高考加分政策更严格更规范,投档规则更完善、更合理,录取工作更公正、更透明,取消了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杜绝了降分点录等不合理现象。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2012年以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共计在湘招收农村及贫困生3万多人。
认真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05%,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近7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量从1978年的2所、295人增加到2017年的79所、3.12万人,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
学生资助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17年,全省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4.8亿元,资助学生474.5万人次。
投入体制根本转变。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健全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现从“人民教育人人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重大转变。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财政拨款达725亿元,占义务教育经费比例的93%。建立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生均拨款机制。2017年全省教育事业费支出1051亿元,是1978年的400余倍。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连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等重大项目,农村中小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义务教育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高校占地面积、纸质图书册数、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是1998年的4.2倍、5.2倍、17.9倍。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基本覆盖全省,2018年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初步建立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年招生规模1.1万人,为全国各省之最。深入实施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以来,“国培计划”为我省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80.4万人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1978年以来,共评选出2462名特级教师,共遴选104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和28名讲座教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涌现出“三个代表”忠诚实践者胡昭程、“最美校长”杨建一、“葡萄教授”石雪晖、“轮椅上的院士”金展鹏、“妈妈老师”胡遂、时代楷模段江华等一大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优秀典型人物。
依法治教大力推进。先后出台教育地方性法规规章17部,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职业教育条例》《教育督导条例》,首创出台《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修订完善《湖南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为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数量显著增加。我省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为238.84人,是1978年的44.9倍。2017年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8年,比1982年增加了4.78年。40年来,共输送大中专以上人才941.3万人。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斷增强。着力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全省共开设本科专业297种,本科专业点2461个。硕士、博士教育快速发展,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2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3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73个。
高校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有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3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设了4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7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等重要指标均保持全国前10位,有的还进入全国前5位。近5年,全省高校共获国家科技奖55项,占全省的58.5%;承担省内80%以上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诞生了天河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系列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1.3万件,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8700多项,研发新工艺1.4万项。
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对接湖南十大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组建了36个职教集团。全省高职院校与123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111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119个,大力培养德技双馨的“芙蓉工匠”,推动“湖南制造”走向“湖南智造”。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回望湖南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袁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袁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袁必须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曰优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袁必须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袁在组织领导尧发展规划尧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曰以人民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袁必须始终做到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袁必须始终做到以改革激活力尧增动力曰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袁必须始终坚持良法善治袁不断健全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袁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遥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关链接:
11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年第11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徐伟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今年湖南在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请问这项工作目前有哪些进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夏智伦: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湖南省12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被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为落实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目标任务,省政府制订了专项行动计划,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密集调度,高位推进,对各地开展了专项奖补,各市(州)也向省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全省上下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主动作为,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1.7万余个,超大班额比例由去年的8.6%下降至现在的0.6%,顺利完成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工作目标。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心将由今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转移到2020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目标上来,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将重点发力:一是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法定的义务教育办学主体责任,推进落实《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确保新楼盘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增加学位供给。二是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继续按照“五个结合”原则,即“控增和减存相结合、新建改扩建和存量资源整合相结合、优质和均衡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细化完善实施方案,使之更加契合各地各校实际。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教师的及時补充工作,确保有足够的合格教师。四是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大班额的危害性和消除大班额工作的必要性,学生分流的方案要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形成全社会支持消除大班额的良好氛围。五是强化工作督查,把消除大班额工作推进情况列入春秋季开学工作检查、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查以及相关专项督查,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落实。
记者: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湖南将如何落实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
徐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意义重大。为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我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紧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的落实工作,要求尽快制定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9月27日,我省的实施意见文本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10月25日已正式发布。
二是加大对《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学习、宣传力度,使文件精神入脑、入心。
三是从五个方面切实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弘扬高尚师德。第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师资水平。第三,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第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升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第五,强化组织领导,特别是在经费保障和督查督导等方面加大力度。
记者:前不久,湖南正式获批“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这是教育部批复的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请问,下一步湖南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来推动“互联网+”教育工作?
夏智伦:今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复我省为“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这标志着湖南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式迈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创建试点省为抓手,重点从四个方面来推进湖南“互联网+”教育的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并作为行动之纲,对其中的重点工作分别制定进度任务安排和单位分解指标,加强进展督查,完善配套政策支持,确保时间到点、任务完成。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以“互联网+”教育行动为面,以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为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集中力量实施好五大工程,将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向重点项目集聚,以项目实施带动“互联网+”教育行动有序推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紧聚焦“运用互联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两大问题来设置项目,推动工作。其中,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互联网+”教育应用全覆盖工程、“互联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等2项工程,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实施“互联网+”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工程、“互联网+”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等3项工程。
四是坚持强化统筹。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各项教育发展规划、全局性重点工作部署的重点内容,纳入各项教育类考核评审的评价指标。整合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省、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资源与管理“湘教云”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在硬件、软件、应用、维护等各环节的使用比例,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
记者:我省在教育扶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蒋昌忠: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教育扶贫规划,明确了功能型教育扶贫基本定位。2015年,省教育厅部署推进“八项重点工程”;2017年,按照省委关于教育扶贫“一提高、两降低”的总体部署,制定了24条具体举措;2018年,重点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和“三年行动计划”。近三年来,我们围绕精准扶贫,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和惠民举措,比如重点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51个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连续三年超出贫困县学生占比20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累计下拨51个贫困县中央和省级“全面改薄”资金12.6亿元,占比达58%。构建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学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对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入园、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普通高中助学金补助资助面分别达15%、40%、30%,分别高出其他地区7.5、12、15个百分点,中职助学金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全覆盖,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6年起覆盖到所有贫困县,每年受益学生超过200万人。开展违规征订教辅资料专项整治,明确“五限”(限年级、限学科、限范围、限数量、限总额)要求,与2017年春季学期相比,近3个学期平均减轻教辅材料负担10亿元左右。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累计资助近2万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持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大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共录取3.3万人,其中贫困地区占比达到72%。强化就业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1.36%,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应该说,通过多年来持续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湖南“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省教育厅因此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