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感教学分析

2018-12-22 10:56耿伟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直觉领悟语言文字

耿伟伟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认知、体会、领悟的过程。语感强,则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明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本文从小学语感教学的重要性谈起,并给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感的相关建议。

一、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感不好,就不会正确分析问题,也无法学好其他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悟性。在进行文字阅读时,大部分的人是靠直觉進行阅读的,这样可以很快读出文字中的意蕴。培养语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领悟力,从而训练和形成直觉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刺激后,会产生心理活动,比如直觉、思维、记忆、情感等,来完成对语言的欣赏、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同语言文字会带给学生不同的信息,学生的感受与领悟也不同,能够产生多种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对字词进行整理、概述,并形成抽象概念。当这种形象与抽象概念进行融合时,就能不断提升学生语感能力,让语文学习变得游刃有余。

二、培养语感的途径

反复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手段,学生在打开心灵、放松情绪的状态下,经过口、眼、耳的共同协调,来体会、领悟、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进行示范,并对小学生进行纠正发音、语句连贯性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多读书,读好书。学生通过多读书,可以丰富文化底蕴,扩大视野,开阔思维,不断激发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秋天的景象,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一个主观的心理感知,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整体阅读作品,全面把握文章语感。对小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语言文字的感知力,首先得整体阅读作品,这样才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语言词库,最后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学以致用。

三、培养语感的建议

加强阅读指导。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激昂或者低沉的语气诵读,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悟,进而理解作者想表达的观点。

提高自主能力。在语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自主领会作者意图,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心去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写作的用意,就能找出整篇文章的精华之处,积累有用的素材,为以后创作打好基础。

不断积累实践。学生应坚持写日记,记录名人名言,有意识寻找名言警句,随时养成记录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听、读、写”来提高自身的文字运用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注重交流活动。在人们的交流中,说的每个词和每句话,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学生可以增加社会交际,在交流中提升语感能力。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直觉领悟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多么痛的领悟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你的直觉靠谱么?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浮”字等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