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瘦劲 清峻横逸—略论胡小石楷书风格特征及其风格来源

2018-12-22 01:45赵启斌
书画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结体碑学运笔

文_赵启斌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20世纪是我国现代学术体制与现代学术观念开始建立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学术和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加快转型的一个历史时代,新老交替,推动了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又一特定繁盛期的到来。胡小石先生是我国清代中期碑学书法盛起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家,在前代碑学书法家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了具有开拓性的碑学书法新路。今试从楷书书法的角度,对胡小石楷书风格特色及其风格来源略做阐述,以期对我国20世纪的书法现状及胡小石的碑学书法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胡小石的楷书风格特色

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碑学书法家,胡小石经过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确立出了深具自我个性特色的书法风格特色,以其独特的风格面貌为人们所认同,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并称为“金陵四老”“南京四家”。他的碑学书法风格特点,在其楷书书法上有着集中而鲜明的表现。

1.1920年,胡小石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学系任教,李大钊与部分师生与其留影

2.20世纪30年代,胡小石、钱瘦竹、段熙仲、方光焘等在南京雅集合影

胡小石的楷书深受乃师李瑞清的影响,取法高古,以《郑文公碑》的坚实严密、《张黑女墓志》的空灵秀美为筑基,上溯两汉魏晋,糅合八分书、北碑体格,参以汉魏简牍、魏晋文书残纸的格调,并探源先秦金文、甲骨文,从中梳理出楷书书法的风格范畴及审美来源,确立了沉雄豪放、高秀劲涩的楷书书法风格特点。作为碑学书法领域具有雄厚创造力的一位现代书法家,胡小石不断融会碑学书法的风格类型,突破了晚清以来碑学书法的局限,在乃师李瑞清碑学书法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拓展,推动了清代碑学书法进入新的发展境地,为他的楷书书法风格的形成取得了极为雄厚的碑学书法资源的支持。同时,胡小石以碑学书法为主导,进一步融汇帖学书法的优秀传统,开辟出融汇碑帖两路的取法道路,极大地扩大了其楷书书法的风格取法范畴,为他的楷书书法带来新的审美气息和风格基调。可以说,胡小石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造诣、深厚渊博的学术素养,为其楷书书法艺术带来非常高雅的书卷气,胡小石的书法糅合了契篆、简牍、碑帖精华,更有着难得的金石气息,深得古朴瘦劲、清峻横逸的艺术审美风神。

3.胡小石 临魏碑 29cm×20cm 20世纪30年代 胡小石纪念馆藏

4.胡小石 临魏碑 29cm×20cm 20世纪30年代 胡小石纪念馆藏

胡小石的楷书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和风格特色,他的楷书风格是在传统书法风格类型的基础上确立的、具有现代审美气息的一种楷书书法风格类型,属于阳刚壮美审美范畴占据主导而不乏优美一路的风格类型。胡小石依据自己的书法审美价值取向和取法路径,不断融汇碑体风格范畴以及帖学书法的风格范畴,不断确立、拓展自己的风格类型,他的楷书呈现出劲涩峻茂、雄畅高华的审美意象和气韵,有着枯劲瘦硬、刚健遒媚的书法风格特点,雄畅、秀丽兼而有之,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这一风格类型的出现显然与胡小石的审美价值取向和20世纪特有的书法审美思潮有相当大的关系。胡小石楷书枯劲瘦硬、刚健遒媚的整体书法风格特点是由多种文化艺术条件决定的,多种综合因素决定了胡小石楷书这一整体性风格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二、胡小石的楷书风格特点的确立与形成

胡小石这一书法风格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胡小石在碑学书法的不同书体用笔中划分出不同的风格类型,从用笔上确立出雄强峻拔的书法风格特色

胡小石认为,用笔是书法风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和关键,不同的用笔特点和习惯决定了书法风格的特色和类型。所以他说:

用笔轻者,其效果为超逸秀发;用笔重者,其效果为沉着温厚。书之使笔,率不令过腰节以上。二分笔身,分处为腰。自腰及端,复三分之。至轻者用端部之一分,其书纤劲,所谓蹲锋;至重者用腰部之三分,其书丰腴,所谓铺毫。介乎腰端之间者为二分……惟风格之厚薄与强弱,初不关笔画之肥瘦。有肥而反薄弱,瘦而反刚厚者。学者所宜审也。(胡小石《书艺略论》)

5.胡小石 临魏碑 28.6cm×20.4cm×3 20世纪40年代 南京博物院藏

他对于用笔与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用笔轻重的不同,直接决定超逸秀发、沉着温厚、纤劲丰腴、厚薄强弱等不同风格类型的分化,不同的用笔决定了书法风格的基本类型。

胡小石楷书风格特色的确立显然主要来自他对历代碑学书法用笔不断学习、感悟的结果,才铸造出如此深具个性特色的书法风格类型。颜真卿《颜家庙碑》《东方朔画赞》运笔的苍劲稳健、端凝雄浑,《郑文公碑》运笔的坚实严密,《张黑女墓志》用笔的空灵秀美,《萧憺碑》运笔的峻密秀整,《乙瑛碑》运笔的肃穆奇丽……他都加以领会,从中体悟笔法,创构自己的楷书风格面貌。胡小石从颜真卿、汉魏六朝碑刻中不断领悟运笔的特点,创建出宽博雄畅、刚健遒媚的楷书书法风格特色来。

方笔的运用对胡小石楷书风格特色的形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胡小石楷书沉雄豪放风格类型出现的重要元素之一。胡小石认为,方笔的起源比较早,是从朴质无文走向审美分野的肇端,刚健劲拔而具有文气的方笔在书法创作中具有不可置疑的重要作用:

其书用笔方劲,犹有殷制,而体制特多流变,变质从文之始兴。(胡小石《金石蕃锦集》)

实笔、硬笔作书,是个性强烈的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元素,在方笔遒劲的书风中,往往见奇丽雄伟的审美意象:

梁代砖题跋梁书多峻茂,而波磔带分势,正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胡小石书法题跋)

梁代砖书多“峻茂”的运笔特点,显然与其运笔有关,其他书法亦如此,必须加重书写中方笔笔法的运用,严峻雄拔的精神气象才能得以出现。鉴于这样的认识,胡小石的楷书非常注重实笔、方笔,不断从汉八分书中汲取创作的笔法和灵感,笔笔实书,涩笔顿挫,从刚劲中见筋骨、血肉、气力。胡小石的楷书运笔以碑体方笔为主,沉着厚实、老硬峻拔。浓墨方笔之下,他的楷书呈现出雄深刚强的内在笔力、神韵,给人以清劲遒丽、刚健雄强的审美意象和风格面貌。

胡小石也非常注重对墨迹本书法运笔的感受和体验,甚至终生保留了对汉晋人墨迹书法的独特喜爱。他不断临习我国西部地区出土的流沙坠简、汉魏残纸、帛书书法,汉简、汉魏残纸、帛书纵宕流利的运笔特色被他吸收进来。他的这一取法对改变长期以来金石书法过于僵硬、板刻的流弊也起到了很好的矫枉作用。胡小石不断从汉晋人和明清人的墨迹中(如何绍基涩笔虚锋的运笔)领悟笔法以及风格的内在风神和面貌,这也是他的楷书独特风格得以确立的一个至为重要的风格来源之一。

(二)胡小石从历代金石碑学书法的各种结体、章法中接纳、继承不同的书法风格类型,创立出雄畅清丽的书法风格特色

胡小石认为不仅在碑学书法运笔上可以确立出书写者的书法风格特色,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精神体验、审美情调,在碑学书法的结体、章法中,也可以寻求到自己独特的楷书风格需要的风格类型和范畴。碑学书法深具特点的结体、章法也是楷书风格特色得以确立的重要保障和元素。胡小石楷书高秀峻整、雄伟宽博的审美意象,显然与他对各种碑刻书体的章法、结体特征的接纳、继承有关,将其风格范畴融汇为一体而成就了胡小石独特的楷书风格特色。

胡小石非常注重对金石书法、碑刻结体、章法层面上风格因素的汲取和运用,两周金文的异变,秦权诏版的规范,汉简八分的宽博纵逸,龙门造像题记的修长峻拔、峭劲雄伟、端凝浑穆的结体特点,他都一一吸收进来,将其作为其楷书风格重要的构成元素而加以运用。尤其是汉代八分书法的结体和章法特点,对于胡小石楷书风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

北朝多师钟,故真书皆多分势,乃至篆书亦以分意入之。自元魏分裂为东西以来,邺下晋阳书风,有一部忽趋秀发。此殆因有南方士族流入,熏染所致。洛下长安,保守旧习之力特强,其末流书势峻嶒,如赵文渊之《华岳颂》,渐不为人所好。故王褒入北,而北人群习褒书。褒书今不得见。然今南京北郊所存梁《萧憺碑》及《萧秀碑阴》,书人为贝义渊,固与褒同时。丰碑巨制,有乌衣子弟风度,实南书之矩镬。(胡小石《书艺略论》)

无论潇洒灵秀的书风出现还是峻整雄拔的格调形成,都有着分书结体和章法的影响,体现到地域和流派风格特色的演变上来。所以他又说:

梁代重大王书,武帝与陶弘景皆学王书,故其评最得其实。钟书尚翻,真书亦带分势,其用笔尚外拓,故有飞鸟鸯腾之姿,所谓钟家隼尾波也。从帖中所收钟书,如《宣示》《力命》诸表,并出王临,不见此妙。惟《戎路表》虽亦后人所摹,而分势多在,可以想见之。王出于钟,而易翻为曲,减去分势。其用笔尚内,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拓直下之法。故梁武帝以龙跳虎卧之势喻之。龙跳之蜿蜒,虎卧之蜷曲,皆转而非折,真能状王书之旨。此二家之异也。其后钟为北书之祖,而王为南书之祖。(胡小石《书艺略论》)

6.胡小石 虚舟洞庭五言联 134cm×29.5cm×2 1948 胡小石纪念馆藏

他认为无论王羲之还是钟繇,都有着八分书的深远影响。两派书风的形成、书法风格流派的出现,是八分书不断被接受、改造进楷书中自然演变和推进的结果。楷书风格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历代各体碑学书法结体、章法书法风格元素的汲取与继承。

7.胡小石 临魏碑 135.8cm×30cm 1957 南京博物院藏

胡小石积极取法汉魏碑体书法章法、结体的审美元素和风格要素,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楷书风格特色。《张迁碑》的严整雄深、《张猛龙碑》的高秀雄俊、《萧憺碑》的雍容峻密的风格特点,都被他吸收进来,在此基础上创构出清劲遒丽、刚健雄强的楷书书法风格。胡小石楷书纵横开阔、沉雄豪放的书法格调的形成,缜密、严正、精丽结体特色的出现,离不开对碑学书法结体、章法中不同类型风格特色的继承。胡小石在不断继承碑学书法各体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创立出了独具自我个性的书法艺术新风貌。

(三)胡小石从帖学书法的笔法、章法、结体中领悟书法的风格类型,确立了自己遒劲高古、清隽纵逸的楷书风格特色

胡小石楷书风格特色的确立,相较于碑学书法而言,从帖学书法继承、接受的风格元素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少一些,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确实也不容忽视。他一直强调钟、王书法的继承和研习,注意从二者的楷书中寻求书法风格的切入点。他曾经说道:

书家以钟、王并称,吾辈不当求其同而当求其异。所谓异者,即二家书体中所含分势之多寡悬殊也。梁武帝评书,从汉末至梁有三十四人。其评钟繇书云: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其评王右军云: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胡小石《书艺略论》)

他认为钟、王楷书有着汉代八分书体势的继承,也有运笔方面的继承。钟繇用笔外拓如“隼尾波”所确立的“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的章法布局特点很值得继承,其茂密的章法布局特点(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堪为一代典型,王羲之确立的“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雄强字势,也是值得高度效法的章法特点,值得加以继承。胡小石晚年一再研习具有王羲之风格的梁代贝义渊的《萧憺碑》,也是从更宽的领域领悟、继承王羲之楷书用笔峻密秀整的楷书书风。此外胡小石对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特色给予高度的重视,从中领会、感悟其笔法特点,王献之书法气势的严整俊美、豪迈宏伟也被其继承下来。胡小石楷书用笔的纵逸疾涩、流利激荡,显然受到了王献之用笔的影响。除了魏晋墨迹简帛书法的影响外,王献之峻整遒媚的用笔格调给了胡小石深刻的启迪,突破了碑学书法过于缓慢而带来的板、僵、硬的流弊。尤其王献之方笔法也与胡小石的方笔用笔极为契合,确实极大地吸引了胡小石对王献之笔法风格的接受和继承。方笔与圆笔的巧妙结合和转换,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畅通渠道,为胡小石楷书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又一书法风格元素。

胡小石不仅从魏晋书法中汲取帖学书法中的风格元素铸造自己的楷书风格特色,而且从宋人那里汲取帖学书法的风格要素进行楷书创作。米芾书法用笔的“刷字”笔法,若风樯阵马,给人以沉雄豪迈之感,其疾速的用笔基调进一步促进了胡小石纵逸疾涩、豪迈雄畅书法格调的形成。字的中宫收紧,主笔尽力纵放出去,营造出荡漾豪迈的气势,注重方笔兼顾圆笔的运用,使得直折、顿挫处方硬挺劲而又有圆笔的圆润秀逸,显然都有着黄庭坚书风的影响痕迹。胡小石楷书用笔雄畅峻拔,给人以遒劲高古之感,在沉雄豪迈的风格基调中呈现出清隽、纵逸、秀丽的审美意象和风格特色,与他重视帖学书法的全方位继承有关。碑帖互融,终于创构出深具自我特色的楷书风格的艺术面貌。

另外,使用不同的毛笔也是决定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亦不容忽视。胡小石的书法风格特色与他作书喜用狼毫、鼠须笔这类硬毫毛笔有关,这一用笔习惯进一步增强了枯劲瘦硬、清峻刚健书法风格特点。胡小石融合南北书风,将南派王羲之、北派钟繇书法以及六朝碑版书法加以融会贯通,铸造出峻美雄强、坚硬秀整的书法风格类型,从而完成了其深具个性特色的楷书风格的构建。形成胡小石楷书风格的来源尚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结论

可以说,胡小石楷书风格特色的形成不仅与胡小石个人的书学观念、审美观念、特定的人生阅历以及渊博丰富的传统文化修养有关,也是在我国传统金石学进一步发展、碑学书法进入鼎盛期的状况下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结果。胡小石枯劲瘦硬、刚健遒媚的整体书法风格特色的形成,是对我国明清以来传统帖学书法风格类型的积极补充与拓展,为我国传统帖学书法带来了新的书法风格元素,扩大了传统意义上的帖学书法的风格范畴。在融汇南北书风、积极引碑刻入书法、重新发现传统书法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胡小石确立了新的风格语汇。他将清末以来的金石学、考古学、艺术学、文字学领域取得新的成就和进展在楷书艺术上进行了形象、具体的展示。有其人,有其学,有其才,也就有如此风格的直接显现和确立。

8.胡小石 谢灵运诗一首 132.8cm×60.7cm 1946 南京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结体碑学运笔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写意青蛙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字钉运笔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答友问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