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8-12-22 06:42胡军张勤
现代计算机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语国际化人才

胡军,张勤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 400065)

1 计算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培养熟悉国际规则、能熟练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国际化人才”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人才优势地位,1966年美国制定了《国际教育法》,并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明确提出“采取面貌新、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标准”,提出了“培训21世纪国家人”的计划。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人才需求形势,2002年我国制定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我国的国际化人才战略目标[2]。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再次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当前计算机学科的两个新兴领域。为使我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4-5]。科技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使我国计算机产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高等学校应该以国际化人才需求趋势为导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采用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扩大对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计算机人才。

2 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我国许多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清华大学在一些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中设置了全英文人才培养项目,并把“强化外语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外语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与国外16所知名大学创立了“21世纪大学”,商定所有成员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学生学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南开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培养了学生在国际商贸方面的能力;复旦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化学与人类、全球社会学等课程,从而很好地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全球责任意识。香港各高校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从世界各地聘请知名学者参与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本领域的前沿技术,还培养了跨文化合作交流的能力。

从当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我国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人才培养成效。但是,就目前的计算机国际化人才培养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当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在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还缺乏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重新审视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将国际化人才特征具体化,并体现在培养的人才标准和教学内容上。

(2)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课程国际化是指在设置和内容上体现国际化趋势,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必须随着技术发展动态更新。和国外高水平的大学相比,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还相对滞后。

(3)教学国际化程度不够。教学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是限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瓶颈,尤其突出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国际化程度不够,目前双语教学的开展程度还不够,英文课程开发和英文原版教材的引入程度也有待提升。

(4)师资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前期通过短期学习项目、访问学习等形式,师资队伍中有国外学习背景的教师比率有较大提升,但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国外教师比率还较低。

3 计算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高等学校,特别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一直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合作。目前学校与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学分交流、带薪实习及短期科技与文化交流等项目,采取“1+2+1”、“2+2”、“3+1”、“4+1”等模式实施有多个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巴黎高等电子学院建立了我市首个境外联合办学基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校生公派出国学习交流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的承担单位之一,一直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并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做了大量有益实践,具体在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国际化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国际上主要的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质量进行第三方认证的模式。1989年,美国等6个国家共同发起并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其目的是实现各成员国本科工程教育学位的相互认同。此后,该协议逐渐被国际上其他国家所接受,2013年我国成为该协议的第21个成员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从而促进工程学位互认,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

我校很早就开始关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建议各专业将《华盛顿协议》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学校的主干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开始实施就开始跟踪,派遣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专业工作组所组织的学习,到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了解认证的具体细节。学院还通过专题大会和系部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习,使专任教师领会工程教育认证思想,并通过课堂教学传达给学生,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工程教育认证的氛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引入国外MOOC课程,紧跟国际课程教学内容

为更新教学内容,以往主要通过引进国外教材来实现,而国外教材在国内出版的滞后性使得国内的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国外高校。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一种结合信息技术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学习者通过网络连入MOOC课程,从而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目前,国际上知名的MOOC平台有Coursera、edX、Udacity等,很多世界知名大学都将课程发布在这些MOOC平台上,学习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免费获取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学院通过将国外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直接引入课程,从而有效改变了国内课堂教育内容滞后于国外高校的现状。

在实施基于MOOC的教学中,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外MOOC教学模式,结合学院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基础》等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SPOC、混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数据挖掘基础》课程为例,我们将自制的MOOC课程《大数据分析与处理》(http://www.gaoxiaobang.com/)引入课程,学生在课前根据要求使用MOOC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和课堂评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并通过研讨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这种基于MOOC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3)加强双语教学,营造国际化教学语言环境

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双语教学是当前国内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2005年就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实践,并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做了初探。此后,我们进一步将双语教学的范围扩大,目前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新技术》等。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选定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从全英语授课班和双语授课班中任选一种进行学习,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更换授课班级。全英语授课班,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双语授课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增减英语的使用比率。双语教学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学校督导和学院督导的肯定,同时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数据库原理》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数据结构》是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4)聘用国际师资,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聘用国际师资被证明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我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如香港等发达地区,因此不可能完全采取聘用国际师资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多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首先,学院利用学校高水平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以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吸引国外优秀学者来华工作。近5年来,学院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优秀博士7人,这些新教师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在加大国际师资引进的同时,注重对在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了分批次、有步骤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问、培养计划。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国外教师的助教,全程跟踪授课,实现在2-3年内有能力承担部分全英文授课课程。通过建设,目前专任教师中有国外学习经历的人数超过50%,基本形成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并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成明,张磊,王晓阳.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3(3):18-20,3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EB/OL].2002.6[2011-10-1].http://www.edu.cn/20020613/3058823.s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6[2011-10-1]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EB/OL].2015.8[2017-9-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EB/OL].2017.7[2017-9-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猜你喜欢
双语国际化人才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