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颜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RightScale 201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未来会将更多地应用迁移到云端,55%以上的企业目前至少有20%的应用是构建在云兼容架构上的,可以快速转移到云端。这需要大量云计算运营服务层和应用层的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需要大量具有云计算运营服务和应用方向的技能人才,为了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了本课程。本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面向云产品销售、云服务技术客服、云服务实施、云服务运维岗位,旨在培养学生认识使用公有云的常见产品、为企业提供云服务技术支持、给企业提供云服务及云平台的运维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学习内容承上启下,对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了很好的拓展。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向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立足云服务的实施、运维、技术支持等岗位和紧跟新技术发展方向。文章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本课程的工作岗位及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素,工作岗位分析如表1所示。
知识目标:掌握云服务器、云数据库、对象存储、负载均衡、弹性伸缩等云产品基本术语和概念,掌握云产品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解决问题提供技术服务能力,上云迁移实施能力,担负云平台运维、监控能力。
素质目标: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为用云单位提供咨询及技术服务,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加以分析、解决,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心,自主学习能力强。
根据本课程岗位操作的需求,以架构一个典型企业的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负载均衡、云盾、云监控等能满足企业基本云服务的功能为主线,通过云服务器的购买、设置、具体使用等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逐步完成企业云计算服务的搭建[1]。在内容选取上,所有的知识点划分到了9个项目中,9个项目又细化成32个任务(见表2),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知识在课程标准中都有详细的确定。通过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讲解、操作和实践,既完成了相关教学任务和目标,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与”学“相结合,使学生从“学中做”“做中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三、四学期开设,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对目前云计算技术这样的新兴技术感兴趣。但是从学习兴趣与方式、喜欢的教学方式、团队协作能力、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的问卷调查来看。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 h以上,但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占比很少;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比较抵触,部分学生坦言,上课时经常玩手机、睡觉,课程效率不高。
通过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采用了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具体过程是明确项目任务、小组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各任务开发方案、实施开发过程、检查总结工作方案、评价与反馈。并通过线上丰富教学资源的课程网站和真实环境的云实验沙箱实训环节,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选取“云服务器挂载云盘”为例,集体阐述教学实施过程。要求学生了解云盘的分类及特点,能使用fdisk命令对数据盘进行分区,会查看分区信息,使用mkfs.ext3命令对数据盘进行格式化,创建挂载点,并将磁盘挂载到云服务器。
教师课前准备好自主学习资源包,包含学习任务单、微视频、案例资料、测试题等。学习任务单明确该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学习任务单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测试等内容,根据教师设计的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资源包关键内容是微视频,可以由教师自行录制,也可以利用网上已有的优质微课。根据 “云服务器挂载云盘”任务的主要内容,教师课前准备了5个微视频,分别为:云盘的分类及特点、fdisk磁盘分区命令使用详解、mkfs.ext3磁盘格式化命令使用详解、mkdir命令创建挂载点和mount命令挂载磁盘,时长8 min以内。
教师课前发布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在线观看教学视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多次观看。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学习交流,教师也能及时答疑。为检查学习效果,还设计了测验或作业,包括对教学视频中知识的检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2]。
根据学生课前视频观看情况、问题讨论、测验结果的反馈,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能够有效解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得课前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有机统一,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云服务器挂载云盘”任务的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是各组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提炼出共性问题并分配任务到各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分组汇报[3]。第二教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讲解重难点。第三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小组讨论并制定实施工作计划。最后分组展示实训成果,开展组间互评,教师对各组实训成果进行点评并布置拓展任务。学习评价由教师评价50%,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30%构成。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云计算实训室,和企业(阿里云、腾讯云)开展合作建立云实训沙箱平台,让学生能在真实的云资源环境中进行实训。课程资源可以采用已有的优秀微课资源,如Chinamoocs.com网站中的微课,或者教师自行录制。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教学团队,促使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课程评价采用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互评的方式进行。学生评价以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期末评教实现;督导评价以督导随堂听课为主;教师互评即通过教师相互听课实现。
“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企业急需云计算运营服务层和应用层的人才。本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切合本地区企业或行业需求的云计算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