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美景,世人称赞。然而,杭州之美,不仅限于她的湖光山色,那些传递关爱的杭州人更美。伍柏松、李叶平、王永良、余煜明、谢燕菁、方芳等杭州市中小企业家就是这样的人。
热衷于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李叶平
故事还得从2006年的5月说起。那一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关工委,为解决贫困孩子的上学问题,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科左后旗是欠发达的蒙古族聚居区,是属于国家级贫困的地方。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旗关工委替政府分忧,为贫困孩子解难,成立了扶贫助学基金会,为各族贫困学子搭建起助学平台。基金会得到了旗政府的重视支持,也得到了区内外广大企业家、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浙江省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董事长伍柏松,经教育部西部教育开发办介绍,与科左后旗扶贫助学基金会取得联系,从2006年5月开始,资助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三中学初二学生林琦。林琦是名孤儿,伍伯松每年为她捐助学费超万元,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伍伯松不仅在生活上帮助她,在精神上也关怀她,通过电话、书信、微信同她沟通,希望她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现在林琦已走上工作岗位,每当谈及此事,她都十分动情地说:“没有伍董事长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以出色的工作感恩伍董事长,回报社会。”伍柏松还介绍自己的朋友李叶平、王永良、余煜明等先后加入到资助科左后旗贫困生的行列。
浙江凯达文具用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叶平,连续12年资助科左后旗孤儿和特困生。2006年5月,她开始资助科左后旗双胜镇初二学生金羽。到2009年,又扩大资助对象5名,其中3名孤儿,2名特困生,每月为每名特困生寄款400元,直至他们大学毕业。2012年8月,李叶平对3名新考入大学的特困生进行资助。2015年,又增加资助了6名特困生。2016年,李叶平资助的特困生有4名大学毕业,她要求继续增加新的资助对象。2017年,又有2名她资助的孤儿大学毕业,按李叶平的意愿,基金会又推荐给她5名特困生,资助金额从每人每月400元增长到500元。至今,李叶平资助总金额超过60万元。2017年7月,基金会把杭州资助者的关爱活动编写成稿件《来自西子湖畔的爱心传递》,发表在《通辽日报》上,也得到杭州当地媒体的关注。
在李叶平的影响下,她的朋友谢燕菁、方芳也分别于2009年7月和12月先后参加到资助科左后旗贫困学生的队伍中。谢燕菁从2009年7月开始,资助6名贫困学生,其中2名孤儿,4名特困生,为他们每人每月寄去助学款300元。2012年,她又同基金会联系,新增了4名特困生。此后,凡有高中毕业的,她都及时增加新的资助对象。9年间,谢燕菁一直坚持每月资助6名特困生,每月捐献1800元。
伍柏松、李叶平、谢燕菁等爱心人士,以企业家的博大情怀,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对各族贫困学子的关爱,用行动在西子湖畔开始了一场爱心传递。他们的爱超越万水千山,倾注在科尔沁草原,让一个个贫困孩子摆脱困境,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圆了他们求学的梦想。12年间,几位爱心人士先后资助了47名孤儿和特困生,其中蒙古族学生40名,资助金额超100万元。杭州企业家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了草原同胞,从受助学生到学生家长,从学校老师到基金会的老人,无不为之折服和点赞。出于感动和感恩,草原人总想以各种方式表达感谢之情,但是,每次都被他们婉言谢绝。
受助大学生李彦军毕业后回乡从教继续传递爱心
大爱不言,行善而不图回报。受助学生感受到了这种至高的境界,也领悟到了真正的感恩就是要延续他们的善举。受李叶平资助的中学生高彤,其父是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他在给李叶平的信中写道:“在众多寒门学子中,彤彤有幸得到您这样年轻有为而又充满爱心的优秀企业家的资助,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大幸事,是您彻底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我的彤儿将不再像哥哥、姐姐那样,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辍学。您的善举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使我们全家非常感动。孩子学习也更加努力了,更加有信心了。您让我感到相助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鞭策。您是彤儿筑就信念的一块基石,相信孩子一定会将感动变为感恩,以后会像您一样回报社会,去传递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样受李叶平资助的孤儿李彦军,现已大学毕业,在常胜中学任教,他说:“我一直关爱我的学生们,给他们买书籍,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一名困难学生,每月给他资助100元的伙食费。我要把自己曾经得到的爱传递下去。”受方芳女士资助的贫困生尤蒙,在信中写道:“如今我已大学毕业,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我会背起您赠给我最珍贵的礼物——希望,努力地走向远方,用行动回报您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2年间,从美丽的西子湖畔到广袤的科尔沁草原,用爱心搭起的桥梁把杭州的企业家和科左后旗贫困学子紧密地连在一起,从爱心传递到爱心接力,演绎了一场祖国大家庭中扶危济困、关爱后代、守望相助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