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实验是引领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生物课程其中也安排了相应的内容。面对新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如果实验只是学生按照课本书上一味重复流程环节,将会让学生无法理解实验的真正内涵和深意,只会成为一个复制者。因此在其中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其中既要强化互动性和主动性,也要利用好新的信息设备的优势,可以对引导学生加强培养创新能力有着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够自主的使用,对于生物学也是如此,其中实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新的技术背景下,应该怎样改进相关安排,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实验材料多样化,力求创新
材料是完成好最终验证结果的条件,为了满足不同的情况,可以在选择上进行多样的控制,扩展相应的实施途径。例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在教材指出的那些材料外,可以扩展到其他花类或者蔬菜等方面,这样结果就可以多样体现了。通过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实验,不仅结果上可以发现不同的现象,还能在过程上有新的体验,这样就扩大了思考的范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直接观察下的思辨性。以此为基础,可以相应的引导学生与设想其他领域的实验,或者延伸到另外的植物上,进而在思维的构建上就更具启发性,比单纯用一个材料更加有效。特别是当不同的材料在结果上出现差别时,更可以启发学生去进行主动的分析,通过不同找原理,更有吸引力。实验器具和药品的创新使用亦如此。[1]
2.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的创新
不同的步骤或者条件可以极大地改变其最终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对这个环节进行修改或创新,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步骤设计的由来。从过往实验课程的内容上看,学生很多留意的主要在结果而非过程,特别是步骤设计等等,这部分其实也是重要的方面,但由于精力等因素,很容易被忽视。因而,进行方法与步骤的创新,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来看到初始设计的缘由,找出不同点,这样就更能理解好实验的内在含义。更深一步,从远端来看,这样教育出的学生,更能够自主的去设计实验,未来会更善于运用学习的成果。[2]
二、引入信息技术开创新型生物实验课堂
1.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模式来看,新的技术背景使得教学途径也可以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的改善,可以使原来的平面纸质媒介变成多元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观看实验整个过程,特别是那些反应很快,可以减缓时间,让他们更清楚的看到。目前,有的地区已经实施了这种变革,利用电子的手段来进行改进,并有了很好的结果,其核心就是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全新课堂。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扩大资源的利用效果,包括过程的细化与可视化,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一点在传统方式下是难以实现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主观能动力
学习是一个接受与互动的过程,仅靠输入是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的,为此,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就是关键所在。由于计算机等设备已经渗透到生活之中,并且其可视性的特征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通过这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只靠老师去说也很难让学生学习到知识。
在相应的实验设计中,主要应通过媒体手段把过程展现出来,特别是显微的镜头对于细胞类的变化更有体现感,例如安排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画或者案例,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3.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统计实验数据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只是补充了课堂内容的这一项优势而已,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建立起不同感官多方位对学生学习、老师授课产生刺激,能做大限度为工作、学习带来新的体验。数据庫的建立可以把每组实验的数据因此存入到每位学生的个人数据当中,有助于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往单纯的数字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做保障,是难以在学生思维中产生相应的影像观感的,但信息设备却可以替代这一功能,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到,这种刺激下,也就让他们可以更有效地理解。
三、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上开展互动交流模式
1.课堂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要进行认真的设计,特别是生物的实验,一要对相应的内容有更好地安排,把那些有趣的和枯燥的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吸引力。二要多利用一些媒体或网络设备来进行扩展,让实验本身也成为一个见识的过程,可以在开始前观看同类的实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失误,也可以提前进行思考。三要做好相应的备课,除了实验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扩展到更广的范围上,提升其趣味性,也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
2.积极发挥模本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和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课堂上中经常有和预期相反的结果,而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照着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来,也从来不思考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深意。学生们相互间的自主沟通,在讨论中仔细体会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进而在思维上形成真的掌握与理解,避免知而不懂的情况发生。可以发挥好部分成绩较好的引领作用,通过在实验上让他们先试,进而给其他的同学一个模板,这样可以减少后者可能的失误,也会拉长观察时间,增强理解性,然后根据操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而不至于到最终是老师在讲台上自己跟自己交流的结果。
3.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最终是要靠应用来发挥其作用的,如果不能得到实践就难以体现价值,但这也是教学的难关所在。为此,一是在学习的初始就注重应用的培养,例如在进行课程设计中就把相应的方面纳入,并且让他们去利用实验来亲手把握。二是多开设一些实验课,这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兴趣,并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更能进行实践。三是发挥学生们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进行一些自我的交流,因为年龄接近,思维的理解和接受会更好,借此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共性问题,提升教学的效率。
结语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就需要在材料、过程、观测等方面进行多面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全面有效地理解实验以及背后的知识应用逻辑。为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视角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把握,并在备课等环节上进行优化。学校也应在设备上进行更新和提升,利用信息条件来提升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卫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1.
[2]李涛.浅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报,2011.
作者简介
杨明慧(1986.11—),女,籍贯:山东省沂水县,职称(学位):学士,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现在所在单位: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