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荣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具体策略进行阐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策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虽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但效果却不太理想。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我觉得文本解读可以从以下“五点”切入。[1]
一、抓住细节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包含的知识有关于天文地理的,有关于琴棋书画的,有关于诗词曲赋的,还有关于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的、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他们先交流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情况,然后再细细品味语言,抓住文中的細节加以鉴赏。如《金蝉脱壳》中这样写到:“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这一段文字,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分别从动作、颜色写蝉开始脱壳时的情景,读过之后,学生们便很清楚的了解到了金蟾脱壳的过程,从中也可见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准确、精练。[2]
二、抓住关键词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够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高尔基在给儿子的回信中写到:“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在这里,“给”就是付出的意思,而“拿”是索取的意思。我们只要抓住“给”和“拿”两个关键词让学生细细品味,就可以理解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是在于索取,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由此,通过全文的点睛之笔,我们会让学生明白高尔基对对儿子的爱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三、抓住中心句
文学作品主旨的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为了更好的抓住文章的主旨,我们很有必要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所谓中心句,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它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
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分别为:在段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段的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段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作用。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比如《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文章第一句话“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就是全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以单句的形式独立成段总领全文,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影响。再如《黄山奇松》最后一段第一句话“黄山松千姿百态”,这是最后一段的中心句。不管是全文的中心句还是一段的中心句,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句子,就能收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四、体味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征,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理应不同,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我们不应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界定学生的理解。在分析文学形象时,我们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争鸣。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当我问学生:“你从文中读出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说:“从林冲在与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武艺高超。他见洪教头脚步已乱,便用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体现了林冲机制沉稳而又不失勇猛的性格特点。”而另外一个学生却说:“林冲性格懦弱,当洪教头邀他比武时,他连说‘不敢。当迫不得已答应柴大官人要洪教头比武后,两人还没怎么较量,他就承认是自己输了。由此可以看出,林冲也有性格上的缺陷。”对于观点大相径庭的学生,他们说的都在理,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教育机制,要引导学生辩证的去看待人事物。
五、补充文本“空白”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作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讲授《嫦娥奔月》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美丽善良的嫦娥就这样离开了爱他的丈夫后羿,离开了喜欢她的乡亲们和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当她飞到广寒宫之后,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丈夫后羿说,请你发挥想象,以《嫦娥给后羿的信》为题写封信。通过这个小设计,学生们肯定会写出嫦娥对后羿的思念,对逢蒙的谴责,对乡亲们的关心,自己的近况以及渴望相聚团圆之情。由此,就填补了文章最后留给大家的空白:飞到广寒宫之后的嫦娥怎么样了啊?另外,学生们通过这个小练笔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如此就能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以上这些阅读方法还仅仅是方法,是否有效还要看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打铁尚需自身硬,只有我们将这些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真正驾驭这些方法,我们的阅读课才会上的有声有色,阅读之花才会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的绽放!
参考文献
[1]柯凌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新课程(上).2016(06).
[2]韩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