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睿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间文化交流融合也日渐频繁。语言借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各国间语言借用也逐渐被广泛接受。外来词作为语言借用的结果与文化交融的产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使用,甚至列入本国词典以及参考书籍当中。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中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深入。文章从中俄交流入手,探析俄语中汉语外来词出现发展的原因以及范围,为读者提供另一个渠道,更好的了解中国、俄罗斯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俄语;汉语;外来词;交流;影响
引言:
来词是指语言使用者模仿另一种语言的某个词,将其发音和用法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进而产生的词汇借用。外来词的出现和发展是各国文化融合和交流的体现。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借鉴、吸纳其他国家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俄语词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融入和借鉴了其他国家的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和汉语。近年来,随着中俄间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俄语言间的关系,研究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以及其变化应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影响下。
一、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成因
1.地理人文
因为俄罗斯和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国间的交流与往来从古至今都比较密切,这一现象使得两国间语言的借用与融合成为必然,尤其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2.历史
建国初期,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处在特殊阶段,当时双方的密切关系使得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非常浓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俄语中出现汉语外来词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政治经济
经过苏联解体,俄罗斯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两国对外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国家间的语言融合。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推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俄罗斯作为该战略的支持者和关键合作伙伴,参与了很多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积极主动地加强两国发展与交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国间语言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俄语中汉语外来词的出现与发展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也涵盖了多个领域,尤其是日常生活方面。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涉及交通工具的实属少数。文章将从衣、食、住以及其他几个方面列举分析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1)衣
даба(大布)、чесуча(绸缎);中国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古国,种植业以及手工业可谓是历史悠久。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生活生产模式更是推动了一大批手工业者的出现,因此,纺织、织布等产业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中俄两国交流频繁,布艺,绸缎作为当时中国产品的典型代表,其说法、用法、制作方法流传至俄可谓是必然。
2)食
民以食为天,除了纺织绸缎外,饮食方面,尤其是茶文化相关表述在俄语中的出现以及使用也是很常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饮茶大国,很早之前国人就开始产茶、饮茶。而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俄两国交流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俄语中有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汉语外来词,例如:лянсин(良清,一种茶类)、байховый(译作“百花”,是中国的一种茶),英文名称是pekoe,源自于臺湾国语中的“白毫”。байховый чай(白花茶),зелёный байховый чай(绿白花茶,一种茶类)、черный байховый чай(红白花茶,一种茶类),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茶种类。
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因此俄罗斯与中国很早便有交流往来。俄语中现在仍在使用的一些饮食方面的词如гаолян(高粱)、фэнтёза(粉条子)танхулу(糖葫芦)、женьшень(人参)、чумиза(小米)等就来源于东北方言。
3)住:кан(炕)、фанза(房子);炕是中国东北最典型的居住
方式,正因为俄罗斯与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炕”这个词在俄罗斯也被人们广泛接受使用。
4)其他:бацзицюань(八极拳)、гоминдан(国民党)、(хунхуз)
红胡子、личжи(荔枝)、ямынь(衙門)、кумкват(金橘)、вок(镬)(圆形中凹锅)、сампан(舢板)、мацзан(麻将)、конфуцианство(儒学)、 инь—ян(阴阳)、фэншуй(风水)、кули(苦力)、мандарин(清朝的官)、тайфун(台风)、хунвейбины(红卫兵)、дацзыбао(大字报)等等这些词汇都是源自汉语。
八极拳、麻将、儒学、阴阳、风水、衙门、国民党、大字报等都是中国在特定时期的典型文化代表。红胡子属于东北方言,东北地区人们一般将土匪或强盗称为红胡子。 荔枝、金橘等则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水果。
三、俄语中汉语外来词的借用方法
综上,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大多数采用的“音译法”,因为很多汉语外来词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更改其音或者形都有可能改变其原有意思或者让人难以理解。因此,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一般都是被直接借用,“音译法”可谓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借用方法。此外,还有一些更改词形、词性后借用的方法,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也有所体现,例如上文中提到的байховый(“白花”一种茶)。
四、结论
俄语中汉语外来詞的出现以及使用是两国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和产物。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两国间的友好频繁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俄语体系,同时也促进了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繁荣。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间文化交流的增多,语言借用会越来越常见,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使用。
参考文献
[1]斯维特兰·卡尔玛耶娃(Svetlana Garmaeva).试析文化对汉俄外来词借入的影响 [J].时代文学,2014 (12):216-220
[2]闫秋菊.跨文化视角下汉语中俄语外来词探究——以“格瓦斯”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1):328-329
[3]张红玲.略析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特点以及分类[J].青年文学家,2016(35)
[4]周蕾.小议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J].科研之路,2010 (5):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