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中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学校层面提出了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这是一份开创新时代的文件,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系统部署,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能力,又具有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的指导能力,同时还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研发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职教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中职教师队伍现状。
据统计,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达到21.34:1,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生师比20:1的要求;《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中提到: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5.3%, 66.5%的学校聘用企业兼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30%的学校占比54%;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34.2%的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数很少。由此可见,尽管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逐年下降,但是从世界平均水平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生师比还是师比较高,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仍是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瓶颈”。
2、中职教师能力和素质现状
(1)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因为没有或很少经过专业实践的锻炼,缺乏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对社会人才的需求认识不足;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时间短,知识传授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
(2)中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对教研不重视,学术氛围不浓,科研经费有限,对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教师不多;由于双师型教师制度不完善,对学科带头人培养重视不够,培训途径、交流平台少,学科带头人、双师型名师稀缺。
(3)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人才或技术精英,具备较高的技术专业水准。由于未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不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兼职教师聘用、考核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待遇收入低,科研条件较差,使兼职教师队伍欠稳定,难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1、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国家政策,通过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搭建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校企共建培训基地,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需求。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积极主动地联系优质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深入融合,共同创建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尤其重视产教融合師资队伍建设。学校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技能提升的需求,合理安排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工作,熟悉工厂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专业相关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等基本情况,了解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等,结合行业的实际要求和用人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通过真实操作、生产真实产品来增强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通过与企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完全接触,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快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2)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按照企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最新职业标准,让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者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课程标准,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同步更新, 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技能水平和科研水平;
(3)校企共建人才互聘制度,一方面,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办法,选聘企业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管理人才或技术精英兼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拓宽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另一方面, 学校鼓励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从事对应专业的和技术改造、创新,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创新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用于人才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利用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中的经验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满足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增强教师的的社会服务能力。
2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帮助。
(1)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应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应做好教师分类别、分专业的教师队伍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阶梯式发展的培养计划和目标。
(2)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一师一案。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等因素,拟定教师个人培训计划和目标,用3-5年时间,使青年教师由新手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中年教师由反思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
(3)学校与政府、企业、高校、培训机构及同类先进学校广泛的交流合作,为教师深造、培训引线搭桥提供帮助;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和教师个人的计划,合理统筹安排教师的进企培训、专项培训、高校进修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为教师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和帮助,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建立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考核和长效激励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
(1)科学构建教师考核和长效激励机制。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建立奖优罚劣的薪酬分配制度,将教师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实现职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绩优酬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选拔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名师等,将责任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在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教研上,不懈追求,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出国的机会;对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殊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
(2)硬性规定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七部委颁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学校合理安排和调配好各专业、各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企业实践。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强化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和培训,硬性规定和落实到企业实践制度,对未按规定到企业实践的教师,责令其改正,没有改正的调整到非教学岗位或予以辞退处理。
(3)建立专任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制度。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教师常态化培训制度,拓展培训途径。积极开拓校内培训、新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职教能力。
其次,鼓励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深造进修,科学制定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學校每年选派优秀的老教师指导1-2名新教师,从制度上保障对新教师的培养,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新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教师的企业实践、与企业技术精英结对子、现代师带徒、校企共建教材与课程开发和培训等,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创设双向渠道,借助企业的设备、专家和一线技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督促其参加技能鉴定资格考试,拥有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推进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历学位的进修和深造。
再次,加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科学制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学校要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建议与反馈,把兼职教师当作学校教职工对待,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教研资金,给予参与探讨教学和课程的机会,加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学校制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的培养培训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的培训,补充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更新教学观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兼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为愿成为专任教师的兼职教师提供机会。
最后,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带头人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学校要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环境,有计划有组织的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科技研究,通过职教师资资培养基地、高校进修、专项培训、出国研修等途径,让教师与校内外专家技术精英进行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名师的培养力度,并委以重任,承担学校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双师型”名师,以此带动双师型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4、教研制度常态化,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持。
创建常态化教研研制度,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氛围专业的教育教学培训。借助教改教研立项设计、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成果奖申报培训等,通过专题式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强化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以中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微课(课件)设计与创作、信息化教学改革与研究等为载体,加强教师对职业教育规律、对象、专业及课程的认识,开展专业教学论和职业学研究,推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根据学校的教学活动实践过程的问题设立课题项目,。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思考,共同设计研究,确定实施方案,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引领教师学会教研,使中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教学教研能力等快速地提升,从而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5、建立和完善技能竞赛制度,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助力。
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学校通过构建“校级技能竞赛制度,有计划组织教师开展技能比武、教师实践教学比武、科技制作与创新比赛、说课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等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教师与企业专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大赛的指导顾问团队,鼓励师生参加市级、省家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推进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铁岩 《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丁金昌 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9—50
作者简介:
石长兴,1967年7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三门峡市 当前职务:教师 当前职称:中技讲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电气专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