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探究

2018-12-21 03:14张永军
现代交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育学生

张永军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中开设的重点学科,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数学课堂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提高数学基础教育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33-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6所初级中学。采用的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数学基础教育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展开研究。(2)个案研究法:以中学数学课堂为个案对象,探讨数学课堂教育在数学学科教育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数学课堂的重要性。(3)逻辑分析法:对各类材料采用逻辑分析法来支持本文章的观点。

二、研究内容

(一)教师部分

数学教师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和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充当父母与朋友、数学学科研究者的角色。中学数学教师在具备其他教师的基本工作特点之处,还要把握好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工作中要突出学科的专业性。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技能。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學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部分

在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对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应地对学生也有具体的要求,只有抓好这两个重要方面,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重点的教学对象,所以要把握好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课堂教学部分

1.数学课堂的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数学教师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这也体现了“大众数学”教育思想的具体要求,是实现数学教育基本目标的要求。因此,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思路与启迪,课堂数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到练习题以及思考题,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将数学生活化。在数学课堂中把数学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让数学学科真正地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数学课堂空洞、枯燥的现象。譬如利用数学教学中的“多米诺骨牌”典型个案,让数学成为生活行为的一部分。

应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教与学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亲切自然,学生置身于的“主角”位置,轻松愉快地学习。

2.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显得被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数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首选方式,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数学课堂更能彰显出双变化。譬如,椭圆教学课堂,学生可以自己准备纸板、细绳、小钉子,先自己画出来,研究当两图钉之间距离不变而绳长发生变化时的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再相互评价,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3.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与情感化

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是与数学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教学,数学老师还要克服“专任性”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民主性”和适当的“放任型”的教学方式,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化。课堂中要多鼓励、赞同、表扬,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导向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与基本知识体系。这种数学课堂,其特点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推理、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先做、先看、先体会,在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习动机,也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如“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结构上产生冲突,然后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发现过程,从而体会概念的提出过程,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概念。在揭示不等式概念实质时,可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学。

(四)数学课堂中应该突出课堂教学合作化与创新化

1.数学课堂的小组件合作化

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数学课堂中有明确的教师与学生的责任分工的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鼓励学生对集体利益的认同感,学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实践,达到实现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集体目标的行为。合作与交流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发展,是数学学习者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分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进行探讨,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通过在数学课堂的这种合作式的信息交流来实现师生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

2.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数学课堂的创新性学习是数学学科在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应具有的一种学习体系和形式。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墨守成规,充分发展发散思维,以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学习实践结合,对数学的学习进行自我关联的设想。

三、结语

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和关键要素,要实现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必须有合理科学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尤为重要,这两个因素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决定一节课好与坏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文章以数学课堂为个案,分析得出只有用生活化、情感化、自主化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解决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不充分的教育发展现状,才能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科.青年教师成长专业新途径[J].宁夏教育,2014.

[2]刘华.中学数学方法之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7.

[3]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