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豪
【摘要】目的:探讨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通过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检查)和对照组(接受传统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波形的振幅一致性;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图形稳定性。结果: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获取的心电图波形在V2、V3、V5、I、aVR導联的QRS波振幅、P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及T波振幅等参数进行分析,各参数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电极脱落、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的例数分别为2例、5例以及1例,与对照组(分别为10例、17例以及6例)进行比较,均出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图像稳定性好,干扰少,能够快速获取图像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120-0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在各个医院中广泛推广。目前有关传统心电图和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的研究较少[1]。因此本文拟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上述图像技术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通过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100例研究组(接受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检查)和1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48岁~77岁,平均年龄68.39±15.28岁,研究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年龄67.12±16.24岁。研究通过患者的同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入选标准
(1)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无张力性气胸及急性心包炎。(3)所有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
1.3 排除标准
(1)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者。(2)对本研究药品过敏者、恶性心律失常者。(3)患有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症者。
1.4 心电图检查方法
1.4.1 研究组检查方法 采取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方法。患者进入入院后,使用具备无线网络传输功能的心电图机为患者采集心电图,保存图像信息后,立刻将心电图信息传输到心电图室。医生进行诊断分析,对于高危患者立刻采取溶栓或PCI治疗。
1.4.2 对照组 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患者进入入院后,实习医生携带心电图机到杭州床旁,采集心电图后,实习医生取心电图报道通知上级医生,医生根据心电图结果行相应处理。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波形的振幅一致性;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图形稳定性。
1.5.1 振幅一致性参数 对常规导联线以及新型导联线心电图机获取的心电图v2、V3、v5、I、avR导联的Qrts波振幅、P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以及压差(设R-(Q+S)=I RI—I QI-Is1)及T波振幅等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详细记录。
1.5.2 基线稳定性观测指标 基线选取连续的5个心动周期中水平的、没有伪差的TP段,根据基线漂移检测规定测量,如果基线出现多次漂移,则选择最大者进行检测。
1.6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波形的振幅一致性比较
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获取的心电图波形在V2、V3、V5、I、aVR导联的QRS波振幅、P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及T波振幅等参数进行分析,各参数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图形稳定性
研究组出现电极脱落、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的例数分别为2例、5例以及1例,与对照组(分别为10例、17例以及6例)进行比较,均出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心电图检查属于评判心电活动应用最广的一种无创检查。目前常规心电图机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不足存在[1-2]。根据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因此越快获得心电图图像信息是挽救濒死心肌的重要保证[2]。
本次研究中采取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同时以常规心电图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振幅一致性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图像振奋一致性较好,说明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图形振幅没有明显差异。
此外本文还对200例患者两组导联线记录的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组出现电极脱落、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的例数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为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对肢体导联夹子及胸导联吸球进行了去除,采取扣式电极,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具有较为稳定的心电图波形[3-4]。同时电极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对体表定位有利,针对消瘦患者,实用性和准确性均较高[5-6]。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图像稳定性好,干扰少,能够快速获取图像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参考文献:
[1] 顾敏,顾翔,何胜虎,等.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09(02):497-498.
[2] 王杨,关德明.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16):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