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夏花苗种“萎瘪病”新理念的剖析

2018-12-21 13:38熊国荣屈志良陈道印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鱼夏花绦虫

熊国荣 屈志良 陈道印

(1. 南昌县水产养殖管理站,江西南昌 330200;2. 丰城市畜牧水产局,江西丰城 331100;3. 南昌县莲塘鱼病防治所,江西南昌 330200)

草鱼是江西省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水产品种,也是病害发生率最高且最为严重的品种之一。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病害发生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几乎贯穿了从水花鱼苗培育到成鱼养殖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病害尤其严重。但在临床诊断方面可借鉴的资料缺乏,常造成极低的成活率。由于死亡的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近年来,草鱼夏花苗种 “萎瘪病”已成上升之势。

在常规认知中,草鱼夏花苗种“萎瘪病”已不是新话题。一般认为“萎瘪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饵料不足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被破坏而导致养殖动物营养不良,个体生长缓慢,身体瘦弱的一种非病原性疾病[1-3]。

1 引起“萎瘪病”的新证据

草鱼夏花苗种“萎瘪病”在很大程度上其致病因子、流行季节、病程发展、症状及病理变化、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常规认知的“萎瘪病”。

1.1 致病因子分析

在多年的临床诊断中,在对有“萎瘪病”迹象的草鱼夏花病鱼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其肠道内有绦虫、线虫虫体。本文仅以2018年的草鱼夏花苗种为例,笔者随机选取18个患病草鱼夏花苗种池塘,每个池塘采集30尾病鱼样进行病原体检查,对体表、鳃部、肠道等部位做浸水压片镜检。检查结果表明,体内能检查到绦虫和线虫的苗种均出现“萎瘪病”症状。在18个样品池塘中,序号为1,2,4,6,7,9,10,13,14,16,18的池塘病鱼检查到了绦虫或线虫寄生的个体,才表现出明显的“萎瘪病”迹象,而其余池塘未能检出绦虫或线虫的,则没有表现出“萎瘪病”症状(见表1、表2)。

表1 18个患病草鱼夏花苗种培育池基本情况表

表2 18个患病草鱼夏花苗种培育池镜检结果

注:在4×16倍显微镜下一个视野的感染强度,+表示车轮虫1~5个,指环虫1~2个;++表示车轮虫5个以上,指环虫2个以上;病原体:+表示检出,-表示未检出。

1.2 流行季节

(1)大量的临床病例发现:草鱼苗种“萎瘪病”主要发生于夏花苗种培育期间的5~6月,与草鱼绦虫病和线虫病的主要流行季节存在交叉重叠[2]。

(2)从水花鱼苗下塘到显微镜下能检查出呈蠕动面条状的绦虫裂头蚴和细线状的线虫的时间长短与水温的高低呈反相关。一般水温越高,所需可见虫体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

(3)据研究资料表明[3],两种寄生虫都需经过变态发育过程。绦虫需经历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5个阶段,中间需更换寄主;而线虫只需经卵(幼虫)、成虫2个阶段,虫卵被鱼苗吞食后,在肠道内直接发育成成虫。笔者在鱼病诊疗中发现,从水花鱼苗下塘到显微镜能检测到虫体所需的时间(暂称为初始感染日龄),线虫可检出的初始感染日龄为13天以上,而绦虫可检出的初始感染日龄为20天以上。

2 病程发展

2.1 发病初期

鱼体无明显异常情况,养殖水面上亦无异样。观察发现,有部分发生“萎瘪病”的池塘前期水中浮游植物逐渐减少,水质变清,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增多,并集群于池塘四周,夏花苗种成群在水面追食浮游动物,对人工投喂的饵料摄食欲日渐减弱甚至停食,几天之后便有苗种出现“萎瘪病”的征兆。

2.2 发病中后期

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少量草鱼夏花苗种离群独游,漂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体形逐渐消瘦。2~5 天后,漂浮于水面及下风处的苗种逐渐增多,群体抢食能力会进一步变弱,部分苗种停食。病鱼体形快速消瘦并出现畸形,此时鱼苗感染发病率可达50%~70%,陆续出现死亡。随着病程的延长,鱼苗死亡率急剧上升。特别是由绦虫引发的“萎瘪病”死亡率可达90%。

2.3 症状及病理变化

2.3.1 体征变化

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病情严重的鱼苗,身体发生“~”或“∽”形弯曲,在水中呈痉挛状,活动能力明显减弱。有时尾部上翘与脊椎垂直呈“√”形,伴有头大体细长、腹部干瘪收缩、肋骨清晰可数、鳃丝苍白无血色等症状。

2.3.2 内脏变化

解剖发现病鱼内脏包括肝胆、肾脏、肠道、鳔等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肝肾色淡,肠内无食或少食,肠壁薄而无韧性,易断裂,肠内壁皱褶变细、变浅、萎缩。在绦虫感染初期(即裂头蚴感染期)和整个线虫感染期,病鱼前肠第一盘曲未见明显膨大,但随着绦虫发育长大,前肠胀大成胃囊状。

今年51岁的居民孟宪民,因早年间遭遇过车祸腿脚落下病根,劳动能力有限,妻子高位截瘫多年,只能卧病在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经过协调,日前,锦河农场相关部门将他安置在劳动量不大的保洁员岗位,让他有了固定的收入。有了这份工作,孟宪民十分高兴,他说:“感谢农场给我安排这个工作,这样也方便我在家照顾媳妇,又能增加一份收入,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2.3.3 肠道虫体分析

取病料鱼肠道压片(用稍短的载玻片作为盖玻片,稍用力轻压,将肠道压成透明状)于显微镜下观察,一般可检测到两种寄生虫中的一种。一种是蠕动带状、不分节的裂头蚴或分节的绦虫;另一种是蠕动线状的线虫。大多数情况下,在前肠检查绦虫较多,在中后肠检查线虫偏多。由于感染时间不同,虫体在苗种肠道内发育形态也不一样,有时可见裂头蚴和分节的绦虫同时出现在一条鱼体内。在临床实践中时有发现绦虫病、线虫病在同一养殖水体中发生。

2.3.4 临床观察

草鱼夏花苗种“萎瘪病”与初始感染日龄、鱼苗放养密度、病程长短、感染强度、鱼苗规格等都密切相关。初始感染的日龄越短,死亡率越高;养殖密度越高,发病几率越大;病程越长,感染率越高;感染强度越大(寄生的虫体越多),危害越大(见图1);相同规格苗种,同等感染强度,一般绦虫的危害要大于线虫的危害;2~3cm的鱼苗,只要感染1条绦虫就能出现明显的“萎瘪病”症状,而线虫要感染2~3条以上才出现明显的病状。草鱼夏花苗种只要患了“萎瘪病”,其死亡率往往都较高(见图2,除11号塘为车轮虫继发白头白嘴病引起17%的死亡率,17号塘为发生气泡病引起40%的死亡率外,死亡率曲线其他各高位点均为患“萎瘪病”鱼塘;死亡率曲线各低位点为非“萎瘪病”鱼塘)。鱼苗规格大小与死亡率成反相关。张剑英等认为:6~9cm的草鱼种,感染20~30条线虫也无明显的症状[2]。

图1 感染强度与死亡率的关系

图2 18个采样池塘草鱼苗种平均发病率、死亡率

2.3.5 治疗效果分析

对由绦虫和线虫引起的“萎瘪病”,我们采用内服国标的含阿苯达唑、吡喹酮成分的兽药制品。经过数日的内服,可取得显著效果,患病个体活力明显增强,摄食抢食能力逐渐提升。服药几天后,鱼苗体质、肥满度、摄食基本恢复正常。临床治疗实践证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针对绦虫,在内服有关药物的同时,需再配合全池泼洒0.3ppm的敌百虫杀死剑水蚤等中间寄主[4]。由于草鱼夏花苗种个体小,食性还处于摄食浮游生物或粉料阶段,加上患病鱼抢食能力差,因此,内服时应将内服药按一定剂量与粉料搅拌均匀,全池抛撒投喂为好,1次/d,连喂几天。一般阿苯达唑内服4~5d、吡喹酮内服2~3d为宜[5,6]。王军业采用贯众、土荆介、苦楝树皮合剂治疗草鱼春片毛细线虫病效果较好[7]。

3 讨论与建议

(2)两种寄生虫引起的“萎瘪病”在流行季节、病程发展、症状及病理变化、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病原体的生活史、发病时间、危害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绦虫的发育必须经过变态和更换寄主,而线虫的发育不需要更换寄主;同一养殖水体中草鱼苗种,线虫发病时间稍早于绦虫;但绦虫对草鱼夏花苗种的危害程度大于线虫;进行内服治疗时,一般绦虫病需2个以上疗程,前后间隔10~15d左右,线虫病只需1个疗程即可达到完全治愈。值得重视的是,放养鱼苗前彻底清塘消毒,掌握科学的放养密度是不可忽视的预防技术措施。

(3)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引起草鱼夏花苗种“萎瘪病”的主要原因是绦虫和线虫两大类寄生虫所致。基于绦虫、线虫在鱼类寄生的种类较多,由于我们的检测手段有限,一时尚难分类到种,有待于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病鱼夏花绦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做一朵夏花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夏花物语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咿呀
裂唇鱼
端庄与夏花的沦陷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