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ET-1、PAI-1及hs-CRP水平研究

2018-12-21 09:51,,,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行经性反应经皮

,,,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21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致使冠脉病变血管闭塞,进而使心肌发生严重的急性坏死和缺血现象,威胁患者的生命与预后[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方法,该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心肌重建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死亡率,但是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对疾病的不了解,手术创伤、治疗费用以及治疗风险等触及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患者的情绪与行为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焦虑抑郁不良反应发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伴焦虑抑郁患者对ET-1、PAI-1、hs-CRP水平进行观察,以期了解诱发患者术后伴焦虑抑郁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伴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单纯行冠脉造影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并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均同意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33~72岁,平均(55.32±2.3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2~71岁,平均(52.39±2.17)岁。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检查后,针对其病情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他汀等常规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发病12 h内接受急诊行冠脉造影与介入手术,因其他原因未能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7 d后可实施冠脉造影检查与介入手术治疗。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1周后,对照组在冠脉造影检查1周后,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在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出血清静置在低温箱中保存[3]。其中,采取ELISA法对ET-1、PAI-1进行测定;采取速率散射比浊法对hs-CRP进行测定。

1.3观察指标: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三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观察;另外,对三组患者的ET-1、PAI-1、hs-CRP水平进行观察与比较。

2 结果

2.1三组术后发生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伴焦虑抑郁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焦虑抑郁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HAMA评分HAMD评分伴焦虑抑郁组4422.69±3.13①26.87±3.98①无焦虑抑郁组389.32±1.5611.69±2.57对照组507.13±1.099.46±1.77

注:与对照组相比,t=10.95、9.60,①P<0.05

2.2三组ET-1、PAI-1以及hs-CRP水平比较: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伴焦虑抑郁组与无焦虑抑郁组患者的ET-1、PAI-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焦虑抑郁组的ET-1、PAI-1、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ET-1(ng/ml)PAI-1(pg/ml)hs-CRP(mg/L)伴焦虑抑郁组44149.67±8.67①②88.69±6.55①②9.81±1.28①②无焦虑抑郁组38137.56±7.82①80.34±5.21①8.23±1.47①对照组50125.36±7.1373.03±4.126.32±0.77

注:与对照组相比,t=6.02、5.20、5.94、3.58、3.00、2.83,①P<0.05;与无焦虑抑郁组相比,t=2.16、2.15、2.05,②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不能积极配合心脏康复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欠佳。经研究发现,引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粥样斑块破裂所致,而内皮功能失调、炎性反应以及纤溶活性失衡等是造成粥样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而焦虑抑郁又可在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的炎性反应,导致患者的纤溶活性失衡,因此应予以重视[4]。

ET-1为内源性损伤因子,当患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时,内皮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进而分泌大量的ET-1,加重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冠状痉挛与心功能受损,致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PAI-1是纤溶系统中的调节因子,因其内皮细胞的分泌可将抑制纤溶酶转化为纤溶酶,致使血管内纤维蛋白不能及时清除,因此导致PAI-1含量的增加而引发血栓事件;hs-CRP是炎性反应生化标志物,常发生于慢性炎性反应患者血清中,在受到刺激时hs-CRP会明显增加[5-6]。临床表明,伴焦虑抑郁障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焦虑抑郁的患者相比,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动脉粥样化症状,且心血管事件也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患者。本次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ET-1、PAI-1、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伴焦虑抑郁组的ET-1、PAI-1、hs-CRP水平高于非焦虑抑郁组,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能及时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但是会对患者的血管内皮造成严重的伤害,增加ET-1、PAI-1、hs-CRP水平,致使患者的炎性反应状况加重,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造成严重负担,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反应[7]。因此,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该及时对患者的临床体征与心理状况进行详细监测,及时检查出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8]。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伴焦虑抑郁情况可能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ET-1、PAI-1、hs-CRP水平,临床应该进一步对介入治疗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检查,积极干预焦虑抑郁情况,以此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行经性反应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三峡行
明天,天一亮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