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辉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中国家具系硕士,现为故宫出版社编辑
故宫博物院家具馆展览中,有一个以《是一是二图》为蓝本的主题陈设,广受好评。
《是一是二图》的布局和构图明显模仿自宋人绘《人物图》。
从《人物图》到《是一是二图》,不但画中人物由无名氏变为乾隆皇帝,家具和器物也悄然换为乾隆时期所能见者。
从宋代家具陈设,到清代室内情景,二者正好代表了中国家具发展史中两个重要阶段。
《是一是二图》是以乾隆皇帝鉴古为主题的重要清代宫廷绘画,其相关研究亦多。现今在故宫南大库所设的家具馆展览中,就有一个以《是一是二图》为蓝本的主题陈设,颇受好评。由此,关于《是一是二图》内的家具及其陈设问题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笔者抛砖引玉,就画中家具漫谈一二。
《是一是二图》的布局和构图明显模仿了宋人绘《人物图》。从《人物图》到《是一是二图》,不但画中人物由无名氏变为乾隆皇帝,家具和器物也悄然换为乾隆时期所能见者,与之相应的,前者画面反映出宋代家具和室内布局的情况,而后者描绘的则应是乾隆时期的情景;宋代是垂足而坐成为主流、高型家具大量涌现的时期,清代乾隆时期则是家具的极成熟时期,二者正好代表了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是一是二图》现共存四个版本,四幅画作大同小异,所涉家具也无明显差别,不过落款不一,有「养心殿偶题并书」、「长春书屋偶笔」(此落款存两幅,一幅残损较多,一幅较完整)、「那罗延窟题并书」。其中「养心殿偶题并书」版为目前公布次数最多者且保存状况良好,本文就围绕此版,结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绘《人物图》及其他数版《是一是二图》作论。
宋人绘 人物图页绢本设色 纵二九厘米 横二七·八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绘 是一是二图轴纸本设色 纵七六·五厘米 横四七·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落款“养心殿偶题并书”,此版为目前公布次数最多且保存状况较好的一版,本文就围绕此版,结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绘《人物图》及其他数版《是一是二图》讨论其中的家具。
清人绘 是一是二图轴纸本设色 纵一一八厘米 横一九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落款“那罗延窟题并书”
清人绘 是一是二图轴 纸本设色 纵九二·二厘米 横一二一·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此幅《是一是二图》落款“长春书屋偶笔”,是同款两幅《是一是二图》中画轴保存较好的一幅,画中屏心为《御笔梅花图》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的画面背景是一座大屏风,如果以前方的榻为参照物(榻长度一般为一百九十厘米至二百二十厘米之间),则估算此屏风宽约二百五十厘米,高约二百厘米,体量巨大。屏心裱糊大幅山水画,屏风顶部悬挂人物画像轴,此类做法在清代宫廷实物遗存中并未得见,屏风样式应是直接来自《人物图》中的座屏,唯将宋画中座屏底座纹饰改为清代流行的巴洛克式卷叶纹,并在屏座处增设绦环板,从露出的一角看,似乎还镶嵌石板。
清乾隆 姚文翰 是一是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此幅《是一是二图》亦落款“长春书屋偶笔”,画轴破损较多,画中屏心为山水图
座屏是中国独有的家具门类,起源甚早,至迟周代已有,又称「依」或「邸」,所谓「天子当依而立」,其中「依」即指座屏,起遮挡、装饰乃至礼仪之用。五代周文矩《重屏绘棋图》、五代王齐翰《勘书图》、宋刘松年《补衲图》、元刘贯道《消夏图》等绘画作品中均可见座屏陈设。至明清两代,凡是隆重场合,必前设宝座,后设屏风;天子御门听政时亦需后设座屏。明清时期还发展出了三扇山字形座屏,与单幅以木为龙骨上裱书画的座屏样式相比,屏心装饰工艺和题材更加复杂多样。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的屏风
清中期 紫檀框漆嵌鸂鶒木山水图座屏高二六〇厘米 长二九〇厘米 宽六〇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长春书屋偶笔」款《是一是二图》中的屏风座屏屏心所绘为《御笔梅花图》,与其他三幅《是一是二图》中座屏所绘山水不同
清 紫檀框乾隆御笔梅花图小座屏高二〇厘米 长二四厘米 宽九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再仔细观察四个版本《是一是二图》中的座屏屏心,发现其中三幅绘山水图,而「长春书屋偶笔」款版本两件中的一件上,座屏屏心所绘为乾隆《御笔梅花图》。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架紫檀框乾隆御笔梅花图小座屏,为清代宫廷旧藏。小座屏座鼓墩为半璧状,浮雕谷纹。侧面设斜枨为站牙,与《人物图》中的站牙类似;屏心绘《御笔梅花图》,恰可与「长春书屋偶笔」款《是一是二图》中的《御笔梅花图》作一对比。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的罗汉床
明崇祯 填漆戗金云龙纹罗汉床高八五厘米 长一八三厘米 宽九〇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座屏前设罗汉床,乾隆皇帝踞坐于床上,构成整个画面的中心。罗汉床三面围子齐平(一般所见罗汉床多是中高旁低),攒框装心;心板以湘妃竹攒成,回纹为边,内饰龟背锦纹。床下座为四面平式;框架为壸门洞式,以薄木片贴成,内亦填充攒为回纹边龟背锦纹湘妃竹。床座下设托泥,四角呈如意状龟足。此类制式高古的罗汉床,不拘软木、硬木,都未见有实物传世。
宋人绘《人物图》中的榻
清 鸂鶒木榻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
壸门洞式框架自魏晋已有所见,唐宋盛行,可参考宋《人物图》中不设围子的壸门榻,明清则式微,传世实物也仅见数例,多为怀古、仿古之意。美国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有鸂鶒木台座式榻即是此类。罗汉床中间填充以攒为锦纹的湘妃竹做法,却是无论绘画还是家具实例中均未见到的。究其来源,或是受晚明《考槃余事》、《长物志》等书籍的影响。《长物志》卷六「几榻」记:「榻,坐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奇,横三尺五寸,周设木格,中贯湘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后背与两傍等,此榻之定式也。」描述的正是上述罗汉床的形制。无独有偶,更早的相关记载见成书于明嘉靖时期的茅一相编《欣赏编续编》「巳集·大石山房十友谱」 ,以榻为梦友章节所附图画即为一中间填以湘妃竹的无围屏小榻,并附文:「右湘竹榻高一尺二寸,长七尺有奇,横如长之半,周设木格,中实湘竹,余尝偃卧其上,寤寐中如在潇湘洞庭之野,山房呼『梦友』。」但无论是《欣赏编续编》还是《长物志》描绘的此类「中贯湘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罗汉床很可能都是来自文人的想象。另外,《是一是二图》中罗汉床前所设四面平箱式脚踏,中亦以湘妃竹攒格装饰,也恐非现实所有。
茅一相《欣赏编续编》中镶湘妃竹的四面平式榻
总之,前述「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的罗汉床绘制精细,完全符合明代文人笔下的形制,但细观总不若画中条桌或其他各类器物完备、生动,尤其是下座的结构和细节,更似借鉴自古画,乃至床座木纹也极为模糊,既非松柏一类软木,也非黄花梨等硬木。画家笔底似是而非的表现,正是缺少实际参考对象的证据。
宋人绘《人物图》中只出现了一种作为承具的桌案 插肩榫式箭腿长方桌。桌腿两侧有花牙,形如雀替,中间并不相连。桌腿中部突出,如鹤腿之关节,故此类型的桌在《南宋馆阁录》中又称「鹤膝棹」(桌,在古时作「卓」或「棹」)。桌腿末端又翻花牙,形如箭,故名箭腿。
宋人绘《人物图》中的桌
桌的出现较晚,目前认为是隋唐时期。晚唐敦煌第八十五窟壁画《楞伽经变》中,屠师所用两张桌即是桌的早期形象,尚较简单。此时桌作「卓」,取「卓然而立」之意。同时期另有一种壸门大榻式的高型承具(至于是否亦名为「卓」,尚待研究),后演变成插肩榫式桌,即「鹤膝棹」。「鹤膝棹」的形象目前最早见于五代王处直墓壁画,与上述《人物图》中所绘桌为同一类,在当时应尚属新奇品种。此外,「鹤膝棹」在出土辽金家具中也时有见到,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巴彦尔登张家营子村出土的辽代木桌为典型。此类桌案盛行时间很长,直到后来束腰结构成熟,才开始出现多种结构并存,样式丰富多样的局面。
五代王处直墓壁画中的鹤膝桌
辽 木桌林西县博物馆藏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巴彦尔登张家营子村出土
明清家具形制更为繁杂变化、求新求奇。「养心殿偶笔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有围栏高束腰方几、卷草纹葵花形圆转桌、有束腰拐子纹条桌、拐子纹带屉板条几四种承具。其中靠近罗汉床者,即束腰拐子纹条桌,长方形,桌边起简约的冰盘沿线,肥厚自然,线脚刻画逼真,为典型的清中期宫廷家具样式。矮束腰,直牙条,腿足下方内翻马蹄,马蹄较高而硬,亦符合时代特征。而牙板和腿足间简约的拐子纹角牙在康熙时期应用较多,乾隆时期渐少。条桌表现为深色,或为紫檀木所制,角牙作黄色,或为黄杨木所制。这种制式的条桌在清宫旧藏家具中已难得见,但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紫檀霸王枨条桌在细节处理上颇有相近处,可作参考,也相信画中条桌是当时画家依据原物而绘制的。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的条桌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的一对方几
清 紫檀霸王枨条桌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床榻后侧,屏风两侧,设有围栏高束腰方几成对。方几高束腰式,腿足为短柱,另设两矮老将束腰界为三段,两旁镶装绦环板,上浮雕相对的勾云纹,中段较宽,雕双套环(推测此处双套环为透雕而成),后设挡板。中段是可抽拉的抽屉,内可置杂物。束腰下接直牙条,牙条和腿足间有拐子纹角牙。矩形腿足,腿足末端非明式家具常见的马蹄足,而是方形回卷的回纹腿足(此类腿足是典型的清代家具特征,自康熙时期出现,乾隆时期盛行)。几下设托泥,几上设围栏一圈。此对方几刻画亦甚逼真,应是根据实物绘制,唯惜清宫旧藏家具中,带有围栏的几子并不多见,而笔者未见与此几类似的实物。
画中乾隆皇帝左侧的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造型非凡,是雍正时期宫廷出现的新样式,更是明清家具超越形式和功能上约束的代表。圆桌桌面作葵瓣形,面下做一圈随形抽屉,并设花朵形铜饰件。宝瓶式独梃(所谓「独梃」,是指中以一根立柱支撑,不再设其他腿足的一类家具做法,如雍正三年怡亲王谕令「将独梃帽架做几件」,即是此类),独梃上下可以断开,中贯铜轴,可使桌面推动转动,是为圆转桌。独梃上另有巴洛克式卷草纹角牙,抵住面和底,使桌稳固牢实。下方底座,壸门牙板,沿边起阳线,并有花叶纹装饰。关于独梃圆转桌的记载见造办处档案:
(雍正八年油漆作,十月)三十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奉旨:尔照年希尧进来的番花独梃座方面桌,或黑漆或红漆的做一张桌面,不必做方的,做圆的,座子中腰安转轴,要推的转,钦此。查问得该作司库马尔汉回称,此桌未经成造。
据此看,独梃桌可能是年希尧首制后进奉,为方桌样式,而安装转轴的「圆转桌」样式,却是雍正皇帝授意制作的。虽然档案并未载有制成独梃圆转桌之事,但今日所见清宫旧藏的圆转桌中有两件:分别为紫檀红漆彩绘描金螭龙花卉纹葵花形圆转桌以及紫檀波罗漆卷草纹圆转桌,两件造型大同小异,具雍正朝家具风格。
紫檀红漆彩绘描金螭龙花卉纹葵花形圆转桌桌面径一百二十四厘米,高八十七点八厘米,形体巨大,桌面为十二瓣葵花形,花瓣大小相间,大花瓣所对应者侧面设抽屉,小花瓣则为固定结构(这也是因这种圆形桌面设方抽屉,结构所限,不能个个相邻)。双层抽屉面,外层镂空为西番莲纹,也可作抠手之用,内层描金挡板。抽屉内髹推光黑漆,极为致密,光可鉴人,其上为描金折枝花卉。桌面上以红漆为地,彩绘描金图案,整体若花朵绽放,层层铺开;仔细观察则是由螭龙纹、西番莲纹、如意纹等各种纹样组成,层层叠叠,繁而不乱,极具巧思。桌面纹样可分三部分,中心以如意纹组成花蕊,外伸出番草纹;周匝由螭龙纹勾连而成五个葫芦形花瓣,花瓣间又填以如意纹,寓意吉祥;最外层为由两螭龙相对构成的西番莲纹,螭龙身躯夭矫灵动,富于动感。这种纷繁复杂又井然有序的图案,尤其是螭龙纹的灵活运用,亦是雍正朝漆家具一大特点。独梃宝瓶式,髹紫漆,描金彩绘西番莲纹角牙将之界为六个面,每个面自上到下皆描金折枝花,令人称奇的是每个面的折枝花纹各不相同,匠作心思缜密如斯。独梃内贯有铜轴,可以转动。底座亦为葵花式,紫檀为框,面上红漆彩绘,周匝有描金装饰。此圆转桌与前述《是一是二图》中圆转桌造型最为接近,其底座牙板和腿足的纹饰尤为契合。因此,「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圆转桌极有可能是参照此件独梃式圆转桌绘制的。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所绘卷草纹葵花形独梃圆转桌
清 紫檀红漆彩绘描金螭龙花卉纹葵花形圆转桌及局部高八九·五厘米 径一二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另画中乾隆皇帝右侧的拐子纹带屉板条几虽不如此圆转桌般新奇,但样式亦特别。其四腿上部往里缩进,如同束腰,转折处辅以拐子纹角牙,缩进部分的四腿间连以横枨,上设矮老,如同在桌面下倒置一圈栏杆。腿足中部,设屉板一层,用以搁置物品,下方亦装有简练的拐子纹。桌腿下为清式回纹马蹄,又附托泥。这种别致样式的桌,传世实物未见相同样式者,但细看可知其结构合理,绝非画家臆造,应有来自实际存在的家具原型;而同时,如此形似束腰又不以木板、牙板连接腿足的形制,从使用上来说并不坚固,这可能是此类桌未见传世实物遗存的原因。
清 紫檀波罗漆卷草纹圆转桌高八七厘米 径一〇〇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养心殿偶题并书”款《是一是二图》中的拐子纹带屉板条几
综上所述,清人绘《是一是二图》源自宋人绘《人物图》,其家具样式和布局在参照宋画,保留了横幅大座屏和壸门榻的高古制式,同时又作了较大改动,反映出康熙时期至乾隆早期家具风格,摹古与写实并存。
阅读链接
雍正朝的家具风格
◎ 雍正一朝虽只有十三年,于家具而言,却一改康熙时家具的粗放、阳刚、大气,出现了细腻、柔美、娟秀的风格。这或许与雍正皇帝对各个工艺门类细致入微的要求有关,使得家具精致化。但缺点是受其品味影响,丧失每种家具的个性,风格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