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津睿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目前,环境统计的数据引起了业内专业人士的质疑,其主要表现在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两个方面。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宏观角度的决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总量控制工作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医院和环保部门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做好环境统计,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摸清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环境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统计调查并分析资源能源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削减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统计资料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进而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统计。但是,所有的统计分析以及建议的提出,都是在环境统计数据准确的前提下进行的。环境统计数据不属实的现状,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不尽完善的方法和相关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更有层出不穷的人为造假现象从中作梗。而在错误数据的误导下做出的相关决策,常常与我们想要得出的结论是相背离的。从这个方面来说,环境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是我们进行环境统计工作时需要攻克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由于一些区域的环保局不够重视环境统计,导致统计岗位或机构得不到保证,因此统计队伍不稳定且经常发生人员变动,甚至有些地区的环境统计人员常常身兼数职,仅仅把环境统计作为一门副职,因此这些统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并不高。此外,统计工作无权无职,而且比较辛苦,导致统计工作的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毫无责任心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环境统计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1.3.1 企业自主更改数据
某些企业为了企业利润少交排污费,总是想尽各种方法掩饰超标排污状况。这些企业依据废水排放量乘以允许排污浓度,然后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的申报。企业的环保人员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在推算某些指标时,即使该数据不达标,但仍当做达标进行填写,这就造成了统计数据库中达标率高于真实的情况。
1.3.2 环境统计数据被各种考核干扰了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量控制,城考,省市长目标责任制、创模、节能减排等考核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地方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有的地区根据计划人为地规定企业的排污量指标;有些地区把不存在的企业或者正在建设中的企业,甚至已经停产的企业都纳入到环境统计中,进而完成自己的考核任务。这些现状都严重的影响了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1.4.1 监测重点污染源的受制因素众多
由于我国国情的现状所迫,检测部门不仅受到企业自身,财力,人力原因的影响,更由于监测数据的缺乏、监测频次低等原因的影响,导致环保部门审核企业排污量的情况受制,因此得出的结果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1.4.2 物料衡算方法的不规范性
在我国,一些地域没有监测这种形式,因此当地的环保部门往往通过衡算物料的方法,来审核企业的排污量。“九五”乡镇调查的污染源得出的排污系数是现阶段国家所推荐的。与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相比,以前审核企业所得出的排污量数据的代表性并不强,而且极个别的地区环保部门随意性的选择排污系数,这种不规范的选取排污系数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环境统计可以说是环境管理的一门基础性工作。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环境统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某一个地区,排污量的谎报虽然可以短暂性地完成任务,但是实际上还是增加了这个地区的排污量,在下一次环境计划排污指标一定会减少,会更加影响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长远来说,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最合理的方案是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努力做好环境工作,说清家底。
要排除对数据真实性造成干扰的因素,需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审核企业的数据。二是要排除考核带来的干扰,确定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对考核方面进行分类,比如在环保方面仅仅考核环境质量。
更好地监测重点源总量。首先,要加强对监测部门的层层管理。同时加大对地区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并且把此项任务作为考核目标。其次,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企业监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努力提高企业监测人员监测数据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得到高质量的企业监测数据。
在准确的统计环境数据、监督数据及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组织各个行业研究粉尘排放系数,从而规范物料衡算。
环境统计工作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统计工作的制度、合理安排人员,切实做好环境统计工作,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绿色环保的中国梦。
[1]廖建求,邓敏.我国环境统计立法的缺陷[J].统计与决策. 2010(21)
[2]陈默.我国环境统计改革思路[J].中国统计.2007(12)
[3]陈涛,李灿.美国环境统计简介[J].上海统计. 2001(10)
[4]马淑学.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