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睿婕 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很多学生不重视预习,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跟住老师才是最重要的,反正预习的内容第二天老师也会讲,有预习的时间还不如做一点题,因此忽视预习的价值,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一步,虽然短时间看不出来预习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下去,预习的好处就会充分的现实出来。
很多学生可能到了高中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说一步就跟着做一步,不说就不知道做,这种做法对高中学习是很不利的,尤其到了高三的时候,自习课会大量的增多,如果学生不会自主安排利用时间,学习效率就上不去,同时成绩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比如在学习奇偶性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学习的前一天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最好是布置一个任务,比如把奇偶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进行归纳对比。学生有了目标之后,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奇偶函数看一遍,然后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熟悉的了解奇偶函数,才能做出正确的归纳。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体现在预习的过程中,还体现在自主完成作业,自主规划时间,这对高三复习会有良好的帮助。从而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也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而且在预习中回到难理解或不懂的地方,这就锻炼了学生仔细钻研的耐心,只有刻苦专心的学生才会一点点的攻克下来,最终把整章的知识点都捋顺,如果实在看不明白,第二天还有老师的讲解,完全可以用笔标记出来以便第二天认真仔细的听,把这个地方画作自己的重点,等以后复习的时候重点整理,以便为考试的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把整章的新知识点从头到尾的看一看,并且把不会的地方用笔标记下来等待第二天老师的讲解,所以,上课的时候学生能跟住老师的思路,不会因为哪里不懂而卡在那,等自己弄明白的时候老师已经把这个知识点讲完了,而且还会根据头脑中的记忆把知识又重新的过了一遍,增加记忆力。遇到前一天没听懂的地方会紧跟老师的讲解,注意力会十分的集中,如果还是没听明白,下课可以继续问老师或同学,直到把知识点弄明白为止。这样就可以知道在这一章中,哪一部分对自己来说是难学难懂的地方,以后再做题或复习的时候会留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这一部分上。
而没有复习的学生,对新知识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遇到听不到的地方就会卡在那里,老师是不是给一个学生讲课,而是给好多学生讲课,短短的45分钟不可能估计到所有的人,所以只要是大多数同学都听懂了,老师就会接着往下讲,这时候如果有学生听不懂就只能自己慢慢看,或者等下课时问老师和同学了,而这期间会错过很多东西。学生不会的东西会越积越多,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没有学习劲头,自信心下降,听课的效率自然会下降,所以,时间一长,预习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不预习的坏处也会显现出来。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兴趣,更不愿意做到与同学间的互动和分享,当一名同学对数学难题的解题思路较好时,也会因为害怕其他同学超过自己,而不会去告之其他同学。这种现象长期积累,会使学生心理产生自私自利的意识,严重阻碍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借助课前预习来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和团队意识。
例如,在进行素质点评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评价。当学生到了讲解题目的加分环节时,所讲解的同学要由其他小组进行选择,就像是二组讲解时由一组确定讲解人选,若是讲解过程中出现错误,则由一组加一分;若是讲的思路较为清晰,就由二组获胜,得到一分。这样做好会使小组内成员互相督促,一同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并且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会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新的内容产生很多疑惑,而且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遇到问题时往往想要尽快知道解决的过程和答案,迫切的心理会使学生采取各种方式去解题。现如今网络技术日益发达,课外辅导资料也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难点时,就会通过网络搜索题目,或是查阅辅导资料,这在极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学生在预习时会选择利用硬纸片制作模型进行演示,或是利用教学课件动态的展示了椭圆的基本形态,然后利用直角坐标系进行椭圆方程的简单推导,并能够将推导的过程详细展现出来,还可进行多种方式的证明和比较。由此可见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增强了数学学习质量。
在教学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王运良.浅谈高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J].好家长.2016(42) :99-101
[2]周山.高中数学中学生预习有效性问题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 :50-52
[5]邹土强.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7(08)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