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菁 中国政法大学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法治,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从民商法的健全与应用中来明确其地位,更好的推进民商法的普及力度,促进科学执法、合理执法。
理念是民商法中抽象和提炼出的一种观念,也是立法、执法、司法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公安执法过程中对民商法地位的确立,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民商法,平等观念首要地位。如法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得因法律主体身份造成不平等的地位,不允许出现侍强凌弱的情况。所以,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贯彻好平等观念,要从思想上树立平等理念,提升执法工作水平。当然,由于公安执法涉及的方面较广,对于公安执法强制性的存在,有可能造成对人民权利的侵犯,有可能危及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为此,公安执法人员要时刻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平等关系,不以“管人者”自居,要做到公正执法,为民执法。
构建法治社会,其根本在于维护良好的权力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应该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义。民商法的内容,规定了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如每个人都需要法律来保护其财产、人身安全,保障每个人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优良评价与尊重。在我国民商法中,对公民的财产权、人身权的规定,就是要将权利本位作为公安执法的重要参照标准,尊重和维护规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更不能以损害他人权利、违背相关法律的方式来做出错误的执法行为。如有执法人员认为办好案子就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循,事实上,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执法人员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执法,并以保护人民的权利为最高目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民商法的重要原则。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做到诚实信用。如在社会交往中要保持诚实守信的人,在交易中要保持真诚的心态,相互合作,不能采用欺诈等手段来获利。同时,在制定合约时,当事人要做到诚信不欺,要真诚对待他人,信守承诺,履行合约,遵守各项相关约定。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兼顾公平、合理,要维护交易双方各自的权利、利益,以客观事实为据来公正执法,不损害他人、社会利益。所以说,以民商法的诚信理念为导向,来高标准严格要求执法人员,做到规范执法。
刑侦工作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内容,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来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贯彻民商法的执法理念。民商法规定,对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其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任意剥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刑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保护涉案人员的权利,如刑讯逼供行为,将直接侵犯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健康权。所以,刑侦人员要严格遵守民商法的规定,严禁使用肉刑、变相肉刑等方式来逼供。在技侦过程中,民商法规定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所以在利用技侦手段时,要遵照相关民商法条款,以法定程序来获取他人隐私,而不能利用职务之便来非法窃取。对于不当得利和侵占罪的认定,在没有合同规定前提下,执法人员要依据民商法的相关规定,重点打击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利的行为。
经侦案件也是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其他案件相比,经侦案件涉及民商法的内容更为广泛。公安执法人员在经侦过程中,要学习和梳理民商法知识,通过对经侦案件的全面了解,协同民商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公正执法,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如在一些经济犯罪与民事交叉的案件中,要从案件性质分析上,判断是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要从相关司法理论知识学习中,准确判断案件的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再如在商业欺诈罪与诈骗罪定罪上,对于犯罪嫌疑人是否履行合约,以及其诈骗内容将作为重要的归罪条件。
交通管理中涉及民商法的内容也较多。如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要依据民商法的公平、正义标准,依据民法通则来区分责任过错,划定相关责任。执法人员需要对机动车、非机动车等责任进行认定后才能进行处罚和管理。再者,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方面,公安执法人员要明晰事故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必要时需要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依照民商法的平等原则来计算财产损失,评估修复等费用。
民商法与公安执法实践具有紧密的关系,其普适性的理念在公安执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财产、人身权的过程中,要全面学习民商法相关知识,运用好民商法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1]朱珍华,黄志萍.民商法在警察执法中的地位及运用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03):104-106,110
[2]赵晗.关于民商法应用和重要意义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0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