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骏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当前,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的盛行,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机械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而机械实训教学是教学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甚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教学学时的占比越来越大。实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机械教学实训过程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实训安全关系着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影响着职业院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对国家安全及整个教学秩序都有着重要影响。
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属高等学历教育,同时也是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因此,职业院校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与一般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有一定区别的,突出表现在机械实训教学上,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教学组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主要特点有: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强,具备专业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快速上岗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而,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以及人才培训过程中的以实训教学教学为中心的培养方法等都彰显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实训教学。而机械专业的实训教学设备已日益先进,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企业人才需要向契合,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因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企业针对性更强。
机械专业实训课程是以任务为引领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其任务开发紧密依托企业生产,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产品、通用产品、高精产品参考引入到实训课程当中,实训教学的过程就是模仿企业实际生产的过程,完全以生产任务作为学生实训任务,因而任务真实度较高。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课时比现已达到 6:4,并正朝着 5:5 的理实课时比发展,相信实训课程课时占比中奖会超过理论课课时占比。实训课程占据教学总课时的绝大部分,实训安全作为保障实训课程顺利开展的首要因素,其重要性也愈显重要。
当前职业学院生源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而作为典型的理工科的机械专业,其生源则主要以男同学为主,根据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该年龄段学生,特别是男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另一方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有效辨别安全隐患,因而实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技能要求的提高,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对专业实训教学的投入,不仅兴建实训基地,更新实训设备,并且逐渐提高了实训教学课时在总教学课时中的占比,从而提高了实训场所及设备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但是实训安全制度却并未跟上步伐,有的职业院校根本没有正式颁发相关实训安全制度,有的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缺乏专业针对性,因而,针对机械专业实训特点的实训制度还相当欠缺。缺乏机械实训操作完整的、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学生管理制度等。
受资金限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影响,当前职业院校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不平衡现象,部分职业院校总体上资金不足,但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学生几人却激增,因而现有设备数量或质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实训设备长时间运转,超负荷使用,设备和工具陈旧,亟待修理或更换。当然,由于每个职业学校的专业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在职业学院内部,也存在着专业资金投入不均的现象,机械专业作为一个比较历史悠久的专业,因在早年间大部门职业院校已经购置过实训设备,虽然陈旧的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或者很多设备已经损坏淘汰,但学校由于考虑到资金问题,大多会先保障还没有实训设备的新兴专业,而忽视已有陈旧设备的老专业。因而,机械专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老化严重也是影响实训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机械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因而教学中大多教学任务都设计很多实际生产问题,因此,要求单人实训教学的教学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双师型”教师还很缺乏,并且实训教师数量配备不足,实训教学师生比相差较大,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及时指导所有学生进行规范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素质欠佳,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更加不注重安全操作规范,而机械的实训工具往往具有一定的直接伤害性,因此,安全意识欠缺是导致机械实训安全事故的重要主管原因。
制度是指导行动的根本性纲领,健全的制度体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实践中的不必要损失。因此,要预防机械实训安全事故,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机械实训安全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必须从整个机械实训教学总体出发,规定学校层面、教学系(学院)层面、专业层面以及教师层面、实训场所等各层级安全责任人,并且要特别针对机械专业自身实训教学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此规程严格执行,并实施巡查落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硬件条件是保障实训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实训基地的设计、安全设施设备的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实训设备质量、实训教学防护器具、应急药品及材料等。在各种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或采购及维护保养过程当中,要将安全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在保证硬件条件完善的同时,还要注重硬件设施设备的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和标准建造或采购实训所需的各种施舍设备。
实训课堂是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实训安全事故多发的环节,实训课程的操作规范指导可有效地预防实训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单人实训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严于律己,担负起安全责任。首先,在课前必须认真检查机械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不用并向主管部门报备;其次在实训课程进行当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机械实训要求规范进行操作,不得违规操作,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做到教学有秩序、学生有纪律、设备操作有记录,不得让学私自操作机械设备;最后,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要密切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若发现学生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应立即让其停止操作并纠正,并进行正确的示范。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从主观方面预防机械实训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机械实训安全教育和培训不仅要针对学生开展,还要针对机械实训教师及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尤其是刚刚从事机械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在开展机械实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时,要切实结合本校机械实训现实情况进行,并开展现场模拟操作。同时,还可利用各种知识竞赛、问题活动等加强师生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重要预防,赢在预防,因此,要保障机械实训安全,必须从理论、硬件设施保证、教学过程管控以及主管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方能达到目的。通过以上措施预防实训安全事故,在机械加工实训中,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实训效果,也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1]邵谊增.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5,(03).
[2]邱永红.对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安全问题的若干思考[J].教研,2011,(07).
[3]张耀鹏,史红丽.机械加工专业车间实训安全教育探讨[J].科教文汇,2013,(06)下.
[4]边朝顺,张广柱.机械实训教学的安全隐患与管理措施[J].技术与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