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兵 吴建峰 王昭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与长波通信相比,短波通信的优势十分明显,如组网上更加方便与灵活,在成本上比较低廉等,但是短波通信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包括技术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影响通信质量。所以,如何在短波通信中有效使用抗干扰技术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焦点。
自适应技术是信息化背景下,短波通信抗干扰的主要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为:对诸多信息传递线路的实施分散化的扫描与整合,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测量指令与发出呼叫信号,进而对短波通信的信号实现有效的发现与搜集;然后根据实际通信工作的需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频率,最终构建完整化的链路。现阶段,自适应技术在短波通信实践中应用是比较普遍的,是最为重要的抗干扰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针对的目标对象是短波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群,以优化短波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使得短波通信更加适应客观环境,根据通信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组建最为合适的链路,确保通信质量达到理想化的状态。
目前,自适应技术在短波通信中已经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将其有效额应用到抗干扰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对短波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深刻的认知,深化了解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与本质功能,然后将自适应技术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到其中。如今,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在信息化视域下,短波通信具有了更加广泛的使用空间,这使得自适应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基于现代技术,将软件技术技术与自适应技术相互整合,是未来自适应技术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可以确保自适应技术在短波通信抗干扰中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跳频技术是数字化与智能化特征明显的抗干扰技术,其的工作原理为:基于短波通信系统运行的实际需求,对纷繁复杂的条件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然后自主选择频率,使得系统主动调到干扰性最弱的频率上完成相关的通信指令。跳频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修正,这就避免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带来的很多误差的出现,也使得这一过程的时效性更加明显,在实际中通过对通信程序的时效性掌控与通信环境的有效分析,使得调整作用更为时效性的发挥,进而最大限度的抵制抗干扰因素对通信系统产生的影响。但是,跳频技术抗干扰过程中,如果出现短波较长的情况,这就需要保持信号的强度,而频繁性的调频会减弱信号的强度,这是此项抗干扰技术的弊端所在。
目前,跳频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呈现极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特征,其可以根据通信系统运行的实际需要进行完成自主的调频作业,满足短波通信中抗干扰的需求,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实使得这项技术更加稳定。将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原理与跳频技术进行整合,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其稳定性与使用价值,尤其是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原理可以使得系统中调频序列更加时效,这有利于提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于以往具有随机性的工作模式得到有效的改善。
差错控制技术也是目前短波通信中比较典型的抗干扰技术,在实践中其工作原理是:以前向纠错技术作为基础,对短波及通信系统中出现的各类型错误进行有效的纠正与调整,并对已经完成纠错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从而减少通信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或者在差错技术的支持下,对相关错误的信息进行重新发送,从而提升通信质量实现抗干扰。前向纠错技术的使用时间与实践是比较短的,但是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是目前来讲与自适应技术并存的效果最佳的抗干扰技术,其在实践中主要针对短波通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此可以很好保证抗干扰的时效性与质量。
差错控制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向前纠错技术,向前纠错技术在差错控制技术中占据核心地位,所以在应用差错控制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优先思考的依旧是向前纠错技术。信息化条件下,向前纠错技术可以通过加密技进一步强化,使得信号传输的保密性与时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将两项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满足更为复杂环境下抗干扰需要,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短波通信质量。
[1]石鹏.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短波通信的抗干扰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19(17):34.
[2]李智琴.信息化条件下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