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跃伟 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三三一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村村通”、“户户通”等一大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完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大众传媒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提升。但同时,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社会应用建设速度,互联网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渗透、应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市场空间,导致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基于此,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该“另辟蹊径”,以县级广播电视传媒市场开拓为基本对象,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等互联网技术尚未覆盖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传媒价值。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数字电视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国家数字电视(DTMB)项目、数字广播(CDR)项目等,为大众传媒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获取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作为广播电视台站技术运维人员来说,也面临着产业转型、技术升级、模式嬗变的挑战,整体上,我国在进入“十三五”以后呈现出模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向数字广播电视过渡的局面,尤其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设备的影响下,传统广播电视业务量不断缩水,现有的服务模式、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基于此,相关变动直接影响了县级广播电视局的技术运维水平,由于传统的技术范畴下,主要采取“投诉”、“报修”的工作模式,容易导致用户的流失,同时这种信息碎片化的沟通情景,也不利于设备管理调度、权责划分、技术更新等,客观上,亟待构建一个更为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综合运维平台。
具体来说,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电视技术运维现状呈现出三个弊端:(1)县级广播电视台站生存压力大,技术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资料、人员缺乏统一管理;(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并存的技术服务形态下,提高了运维管理难度;(3)基于传统工作模式,导致技术运维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资源浪费严重。
基于某落后地区的县级广播电视局展开分析,全县基层台站分布不均衡,发射机的类型多样化,包括CDR、DTMB、模拟信号电视、模拟信号调频等。在上级部门统一要求建设自动化监控监测系统的背景下,由于资金、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建设速度十分缓慢;尤其在系统整体规划上,没有一个妥善的方案。
基于现状,从技术综合运维平台的功能需求出发,设计包括县级监控管理平台、技术文档综合管理子系统、移动终端办公系统、文件备份系统、故障处理系统和日常运维管理系统等模块;其中,综合运维管理系统以县级广播电视局为主要管理、执行机构。
第一,数据录入机制。全方位实现纸质资料向数字资料的转换,可使用OCR文字识别软件搭在扫描设备,将已有的纸质版本内容转化成电子版,此后的维修记录、报修信息、故障排除记录等,均以电子版存在。
第二,值班管理机制。构建独立的技术人员值班管理子系统,安装打卡、刷卡设备,将换班、交班、值班、出勤等信息通过物联网直接记录在系统,实现严格管理。
第三,系统监督机制。通过系统指标预设来实现统一管理,如设定门限,数据超过门限值则自动发出警告。
第四,数据查询机制。完善终端与系统的通信系统,提供关键字查询和接口SQL高级查询,提高运维平台的可扩展性。
第五,故障判断。该技术综合运维平台中提供逻辑表和相关的设备故障检测模型,针对核心业务进行常态性监控,可以实现综合故障判断并发出警告,同时调取数据库中的故障排除方案,以供维修人员参考借鉴。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技术必然会被更加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所取代,这是时代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应用市场,通过完善台站技术综合运维平台建设,实现技术资料管理、物料管理、监控监测管理等日常运维需要,从而在技术“过渡期”继续发挥传媒价值。本文结合县级广播电视局展开的分析中表明,应该重点改变工作思维和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技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确保台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胡建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5,7(13):52-53.
[2]殷爱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传播,2015,7(04):72-73.
[3]谢东晖,杜国柱.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08):45-48.
[4]马玥.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跟踪与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4(03):1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