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18-12-21 12:40:32张素莉
现代计算机 2018年18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实训

张素莉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114)

0 引言

在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已然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软件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俨然有后来居上之势,与之相呼应,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各类院校(不论是理工院校还是综合性院校)大多有计算机或者软件专业[1],虽然毕业生人数众多,然而一方面软件类企业却一再声明说“无人可用”,另外一方面毕业生却面临难于找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而人才的紧缺必然会称为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2]。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与学校是孤立的,之间没有过多联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已经称为制约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院校的软件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软件人才结构,对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为克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的情况,笔者结合城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整体转型发展”和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求,参照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4],对城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角度进行总结与实践。

1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标定位模糊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建立的,因而,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并没有结合目前行业企业对软件人才的一线需求,导致设置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不符合工程实际需要,致使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2)缺乏具有实践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

据调查,目前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基本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多教师从一个校门进了另一个校门,基本上不具备成熟的软件开发经验,在进行实践性强诸如开发类课程时经常是纸上谈兵,无法深入分析讲解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及其存在的难点,因而,培养的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无法胜任开发工作。

(3)课程设置脱离行业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通常是按周期进行设置执行,使得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技术课程相对滞后于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加之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师缺乏企业开发经验,使得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指导时并不是依照企业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教学安排,因此,使得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实际的企业需求相去甚远,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必须经过二次培训方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城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于2011年批准招生,但是,从2009年开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软件工程方向进行招生。软件工程专业从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在软件工程专业开始尝试“3+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就业率不断创下新高,就业对口率逐年提升。

(1)培养模式的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注重内涵发展,按照学校“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依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原则,软件工程专业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全面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采取“1~4学期夯实基础,5~6学期强能力,7~8学期强化实践”的构建模式,克服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弊病,将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毕业生,不断推进转型发展,适应社会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目标的确定

在学校总体“围绕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转型思路即“地方性、应用型”指引下,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为:面向市场,面向岗位,面向未来。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以“实基础、强能力、重应用、面向工程”为指导方针,体现应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使得学生具有工程意识,将具体技术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设置以IEEE SWEBOK、IEEE CC2001SE和我国《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等的知识体系为主体,结合中国软件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本办学的具体实际,要求课程体系能反映软件工程领域科技进展,突出软件开发的技能需求,注重企业应用实际的原则。在理论课程体系设置中在课程设置中注意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了C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基础—、HTML5程序设计为一体的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与系统基础系列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结构化查询语言、Windows程序程序设计系统软件基础系列课程。专业主要课程体现了软件工程专业注重软件开发综合能力的培养。设置以强化Java技术体系为主的企业级开发课程系列和偏重移动开发的移动互联方向,使得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并可以根据个人实际和兴趣,进行分流培养。

(4)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包含课程设计,也包括从初级软件开发实训、Web开发实训等基础实训,也包含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软件测试实训、JavaEE开发实训、移动互联网设备开发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训环节。在与企业对接中,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结合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引进来”着重强调将企业实践项目引入到校内的课程及其课程实训中,解决实训中缺乏实际项目背景,与企业脱轨的状况。目前已经与“吉大中软”、“达内集团”、“东软睿道”等企业合作实施共建4个校内实战项目研发基地。从2015年起,在Web开发实训、数据库综合实训、移动互联开发实训等环节将企业教师请到校内,结合企业项目实际进行对学生的综合实训,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引入项目8次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有效促进就业。

“走出去”着重构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大一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引领学生走入专业,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大二大三将企业导师及项目引入学校,大四的综合实践环节将学生送入企业,接受企业锻炼,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环节,采用校企双方双向选择的方式,签订顶岗实习协议,进行校内外双方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行。

自2015年以来,累计送出25人次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对顶岗实习的就业跟踪,参加顶岗实习的生学毕业后专业就业对口率高达92%,平均薪资达到8000元以上,极大地提升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及其教学效果。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深入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

(5)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在校院二级整体工作方针的指引下,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开展第二课堂和科技活动,引领学生走入课堂,自2013年以来,我专业组建学生兴趣小组,结合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累计已经有40余人次的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在实验室学习过的学生就业效果优异,且就业对口率达到95%,平均薪资水平高于其他同学。累计有35人次获得省级、国家级课外科技活动奖项,有15人次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在教学中,软件工程专业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在语言类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改变考核考评机制,针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采用上机考核与理论考核的有机结合,变更原有的考核模式,与我院的教学改革有机融合。同时,我专业教师还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在形势下,积极探索面向OBE模式的教学内容改革,已经在Java、软件设计模式课程中开始实施,以此为基础,成功申请2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分层次考核,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个性化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已经在算法分析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软件建模分析课程设计中进行实施,设置不同难度题目,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题,进行分层次的考核,既满足能力强的学生的提升需求,又能够让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学生有满足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加专业的吸引力,引领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

3 结语

虽然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断探索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结合学校的总体目标和生源质量,明确培养目标,以生为中心,不断坚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将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中“校外实践环节管理体系及其质量监控体系”,提升自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更过优秀的、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9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