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校园暴力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探析

2018-12-21 01:16马肇锋
记者观察 2018年17期
关键词:暴力心理健康青少年

文/马肇锋

校园向来被喻为神圣的“象牙塔”,是培养祖国希望的一方圣土。但是近年来校园暴力行为的频频发生破坏了校园的圣洁和宁静。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不仅是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青少年暴力有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等特点,由于青少年阶段的特殊性,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近些年来关于中学校园暴力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本文根据国内校园暴力的发展情况,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形态迅速发育的阶段,其身高、体重、胸围、体型都有着明显变化。此外,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个体生理器官逐渐成熟,机体机能开始健全,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处于全面生理变化的阶段,身体各系统发生着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为青少年智力活动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的控制提供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进入青春期后自己身体快速发育和变化的现实。由于青少年没能力预知成熟所需时间以及过程,当他们关注自己生理上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时会产生忧虑、压抑等情绪。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急剧增强,强烈要求独立自主。另外,青少年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且多变,他们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被感动,或者振奋、兴奋、激动,或者动怒、怄气。此外,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不轻易将内心的活动表露出来。如果家长们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心理变化的特征,就容易加深青少年的心理负担,从而有可能演化成校园暴力行为。

(二)学生身心发展不协调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心理、生理都会发生变化,但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辨别是非、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出现问题时不能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与反思。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是他们在成人化、社会化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也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体现,同时也是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一大原因。

(三)不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儿童如果生长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中,他的身心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生活在充满愤恨、暴力的家庭中,就会引发子女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系列消极的行为反应,比如意志消沉、恐惧焦虑、对学习失去兴趣、烦躁不安、有较强的攻击行为等,这些消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校风校纪松散

学校的管理不善、学风环境差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初、高中阶段最为明显。很多中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师资力量的影响,学校的校风、校纪形同虚设。多数学校只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作息、行为规范的严格管理,直接导致了校园不良现象的发生。

(五)学校道德和法制教育缺失,片面强调升学率

多数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学校只是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忽视了德育和法制的相关教育,这样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然使青少年对社会、人生及自我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甚至会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引发校园暴力。

(六)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影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影响恶劣的不正之风,这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少年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还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当他们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时,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就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受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及学校宣扬暴力文化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其中影视节目中出现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模仿能力极强,会盲目模仿影片中“英雄”的暴力行为,这也在无形中产生了暴力行为。

此外,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存在不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等显著的心理特征。因此,存在消极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也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之一。

三、目前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学校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作用或者可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由于长期受到这些错误观念的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往往收效甚微。走进大中小学,你会发现这些学校普遍是采取单一型(以教师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和封闭型(局限在学校这个区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应该及时更新观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实效性,创新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二)通过积极健康的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积极健康影视作品,是指能够使青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视作品,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播放这些优秀影视作品的片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具体的影视形象相融合,有利于使学生无形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们进入电影院观看积极健康作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产业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红色影视”作品和励志作品。例如:电视剧《潜伏》《真情错爱》《雪豹》等以及电影《建国大业》《太行山上》《高考》等。通过影片中对影视作品主角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屈精神的深入刻画,使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革命先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一切困难。在大专院校中,学校可以广泛开展优秀影视作品讲座、评论和鉴赏活动,定期举行校园“健康影视周”活动,向大学生展示相关的新闻片、传记片、生活片等,让大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他们自觉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学生的生理特征表现为: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器官迅速发育,趋向成熟;心理特征表现为: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发展以及情感发展等。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容易受到心理干扰,心理矛盾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厌学问题,很多青少年从上学开始就整天生活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中,他们背负学习竞争压力和父母的过高期,因此学生的精神压力较大;二是人际关系问题,从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来看,学生至少要处理好两种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和与同学的关系),有些学生因不满教师干涉自己课外生活而引起困惑,有些学生因处理不好和同学的关系而苦恼;三是情感类问题,伴随着第二性征逐渐发育,青少年的性意识也慢慢成熟,这个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早恋、失恋以及性犯罪等问题,依据当前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途径与方法加强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每周一节班会课,是对班上全体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最佳时间之一。班主任应以一周班上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2.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也未配备专业和专职的心理教师。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落实好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这一举措,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教职工尤其是专职教师与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时应多一点鼓励和引导,少一点挖苦和训斥,努力创造温馨、平等的校园心理环境。

(四)加强在校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他们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严格依法办事,自觉做到学法、用法、守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青少年的服务力度,通过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他们依法维护正当权益。青少年是我国的希望与未来,青少年的茁壮成长除了要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以外,也离不开法制教育。目前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违法乱纪现象比较突出、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因此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1.学校教育

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尤其是在中小学校中更应该普及此类课程。目前,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唯分论”的思想都十分严重,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普法活动,比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请学校所在地的社区民警现身说法等,为在校学生知法、守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有人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就像一所永远不会毕业的学校。”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会使学生缺失父爱或者母爱,这就会导致部分青少年不能安心学习,严重者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为此,学校除了要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以外,还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和辅导,让家长主动参与到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中。另外,家长要把法制意识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为孩子创设遵纪守法、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这对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极为重要。

(五)建立校园安全责任制

为了贯彻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规范、强化校内安全管理措施,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校园安全责任制度,使各项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1.安全责任要明确

首先,规定学校领导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其次,规定与校园安全相关部门(校保卫处、校政教处和团委、校宿管科等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最后,引入一定的奖惩措施,各部门负责人需经过考核,对符合责任制各项要求的给予表彰和鼓励,对未通过考核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的资格,如出现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追究其工作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2.安全教育要深入

在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对全体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比如危机意识教育、生命观教育,并针对一些常发的校园暴力进行模拟演练来提高在校师生的危机意识,让他们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懂得如何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自从2010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多起校园恶性侵害事件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都纷纷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来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此外,学校必须将校园安全教育常态化,不能限于形式主义和突击应付。

3.安全检查要到位

各相关责任人要定期检查下级的工作成果,时刻督促指导下级工作。另外,校保卫人员要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改进意见。外校可疑人员进入校园时应详细盘查,并进行登记,与有关部门联系后才能准许进入校园,争取做到把危险堵在校门外,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总之,校园暴力所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要正确认识校园暴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校园暴力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为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关部门必须标本兼治,使得人人都注重校园安全。校园暴力的控制和预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学校、家庭、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可以实现校园暴力的标本兼治。

猜你喜欢
暴力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反性别暴力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第二章 暴力原则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