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丰图:乡村振兴与振兴的力量
——朝邑镇乡村振兴经验解析

2018-12-21 06:52杜深华
当代陕西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冬枣现代农业村民

◎杜深华(本刊记者)

兴产业要满足群众致富需求;“三治融合”健全乡村治理新体系;选好“领头人”和培育“匠心农人”并举

邀请外国专家实地指导技术

大荔县朝邑镇作为一个具有“县治”历史的农业大镇、商贸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契合,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路径。

个性化的产业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是朝邑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但如何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符合朝邑实际的高质稳效之路?”朝邑镇党委书记苑烨认为,镇级在产业振兴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发展高效、生态、智慧型农业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尊重群众发展意愿,不别出心裁、“翻烧饼”。

为此,镇里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的果蔬等优势产业进行大数据分析,摸清家底,指导各村优化产业布局。全镇24个村的主导产业坚持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的格局,同时积极拓展休闲、采摘、观光等多种功能,全方位提升现代农业多重效益。

近几年,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冬枣大村平罗村都异常热闹。村里的“尊天一品”冬枣采摘园和平罗农业公园每天都会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们变身为“引导员”“服务员”,忙着果品快递、餐饮服务、车辆疏导……“市民来游玩,村民得实惠。以前大家只知道务好枣子能丰收,没想到小小一棵枣树,还有这么多文章可做。”村支书赵建明颇为感慨。

目前,朝邑已建立起符合镇域实际和各村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同时,兼顾新型农业主体与小农户的共生发展,通过社会化服务引导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朝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日趋完善。

现在,平罗村的冬枣、广济村的樱桃、霸一村的红萝卜等一批新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成型,朝邑镇拉开了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的大幕。同时,镇里通过中国“农博会”、杨凌“农高会”,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走出去”,在对外交往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古朴庄重的丰图义仓、岱祠岑楼和微波粼粼的朝邑湖……朝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令人羡慕。如何在尽显魅力的同时,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防止由于缺乏规划、盲目跟风、一拥而上造成“村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朝邑镇党委政府在规划引领和融合发展中找到发挥职能作用的新路径。根据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和生态水域的不同特点,镇上邀请专业机构集中论证,统筹规划,坚持保护性开发利用,将守护特色乡土历史文化载体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一肩担起。

“促进乡村旅游业态多样化,势在必行。”镇长赵亮介绍,朝邑在推动“生态+”“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中,开发民俗文化、特色竞技、农业公园等新形式,促使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系统化的治理

“村里的污水处理厂凭什么建在我家果园边上?”“旱厕改了,还怎么积肥?”……广济村村委会主任王刚回忆起2017年农居改厕和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工时,本以为不会有任何阻力,没想到还有村民有不同意见。于是,由村民代表和新老乡贤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召集会议,从留住回乡创业者的脚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角度做工作,并组织参观邻村的改建效果,终于使整体工程如期交付。村民自治中村事众议的作用可见一斑。

“三治融合”,自治为基。目前,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各村相继建立适合本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组织。平罗村的“五老”议事会、家训家规上墙入室,广济村、堤浒村的村民理事会、道德评判团,连全镇唯一的贫困村——六合村都有数位定纷止争的“能人高手”。通过这些自治组织实现了村事村议、村办、村管,镇党委政府也有了掌握社情民意的工作新触角。镇里在加强日常指导监督的同时,通过法律政策培训、评先树优,帮助各村依法依规开展自治活动。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朝邑越来越多的村尝到了这种互动式自治的甜头,正在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关键时刻,还得懂法!”遇事找法让高城村村民老吴松了一口气。此前,为了讨回十几万元的饲料款,老吴跟同村的老李闹了三年。可是因为证据欠缺,这笔欠款迟迟无法收回。无奈之下,老吴找到村里的法律顾问。通过法律顾问的走访取证、明理说法,老李最终同意两年内还清饲料款。商贸活跃,使朝邑人遇事找法已渐入人心。朝邑镇司法所所长张宏斌介绍,镇里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举办“法律讲堂”,引导群众养成在法治框架内主张权利、解决纠纷的习惯。

德治为先,润物无声。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对“红黑榜”上的自家“成绩”分外在意。各村都会根据村民生活、生产中的具体表现,为星级文明家庭评判打分。不孝敬长辈、乱扔垃圾等不道德与不文明行为成为“扣分项”,“黑榜”倒逼群众增强自律意识。“红榜”上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近年来,朝邑镇倡导以评树德,组织开展“好人进校园”“红榜送好人”等宣传活动,一大批“好婆媳”“好少年”等身边榜样涌现出来,以“最美”精神为核心,扩大“最美”系列的社会影响力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丰图义仓

实力化的力量

“乡村要振兴终究要依靠人、为了人。”朝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日益显现。

2018年,朝邑镇在贯彻落实大荔县委推行的“113乡村振兴人才工程”中,结合新一轮村“两委会”换届,对村支书、村主任任职年龄作出55岁的上限规定。

朝邑镇把选优配强、精准培育农村“带头人”,作为“组织振兴”的重点。既注重大力培养群众身边的“领头羊”、带头人,也充分借助“外援”,向贫困村、薄弱村选派具有三农情怀、敢于引领,愿干会干农村工作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使他们成为激活沉睡乡村的“鲇鱼”。

“我要将所学的农技知识,用在紫阳的特色产业发展上,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紫阳村党支部书记伍旭升参选时的承诺。这位园艺师出身,在镇里主管特色产业发展的副科级干部,最初是作为包村干部派到村里的。全票当选后,他带领村“两委会”干部详细制定了紫阳村今后五年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一个以温棚冬枣、樱桃为主,占地420亩的扶贫产业园即将建成。

近年来,农业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曾一度是制约朝邑农业发展的瓶颈。

从2016年开始,朝邑镇把培养一支全面掌握现代农业新兴技术的“匠心农人”作为全镇精准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点工程。

霸一村一组贫困户杨胜利通过培训掌握了收种一体机等智能农机具的使用技术,不仅可以轻松收种自家的9亩萝卜,而且还利用这一技之长参加合作社的服务外包。“这打工一月4500元,一年下来连同自己地里就是3万余元。我已经脱贫过上好日子了。”杨胜利高兴地说。

“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组织“现代农业职业技能比武”;协调市县有关部门争取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给予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各种能工巧匠支持……朝邑的“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

猜你喜欢
冬枣现代农业村民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冬枣好吃但不要吃多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