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了学会专业技能,而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探讨和发现真理。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中职汽修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将来走的更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汽修 ;德育
在这个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汽修工每天面临着更新的技术,更新的设备,相应地,汽修工的知识也必须不断更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作为中职汽修教师的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即如何去面对明天的汽修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教给学生成熟的技术,成套的检修方法,一节课下来,师生达标意识强,学生学有所得。这种教学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却是在用过去的知识,教现代的人,让他们去做将来的事。这样看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且更主要的应该从根本上让学生学会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即通过教师的教,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解决明天的问题。
汽车维修行业的基本组成包括: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配件销售、汽车咨询、汽车保险等等。而所有的这些职业都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综上几点,单靠传统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将来走的更远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笔者根据个人经历和网上查询的统计,汽车维修类投诉成直线上升趋势,而由于责任和道德引发的维修质量问题占到一半。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包罗万象:用副厂件代替原厂件;同一个问题或某一个部件反复维修;小问题说成大问题;言而无信,承诺不兑现;张口开价,闭口还价,差之千里,脸不变色心不跳;当某一个问题处理不了时,开始推诿;车主丢失物品钱财;修完车后没有清洁车内环境等等。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是现代汽修人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了学会认知,只是告知学生怎么去占有真理,而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探讨和发现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出现以上种种问题。而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做事,也就是汽修专业课德育教育的问题。
学会生存: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一名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学生到一名汽修技术人才,应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能够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
学会共处:教育学生在互相尊敬和相互依赖的集体生活中,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与理解,处理矛盾和共同工作。
学会做事: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发展各种能力,包括生活技能、个人素质、兴趣和态度、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
只有知识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我们所培养出来的汽修专业技术人才才会既有知识又成熟,既是一个聪明有见识的人又是一名诚实负责的人。他才会具有以下素质:1、对人生的规划能力。2、很强的通用思维能力。3、对汽修行业的认知能力,对汽修行业、汽修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满腔的热情与热爱。4、非常专业的汽修技术与渊博的汽修知识既有竞争性,又有很强的合作性。5、具有独特优势,不容易复制。
只有这样,一名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汽修专业技术人才,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
我曾注意过两类学生,一类学生平时学习优秀,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在班里不曾担任什么职务,与教师也很少交流,参加校际之间的各种竞赛时很少积极主动的参加。另一类学生:平时成绩并不象前一类那样优秀,但却交际广泛,主动与教师交流,并班内校内有一定的分工,对各项活动能主动参与,特别是代表学校参加竞赛时,与前类学生形成鲜明对比,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去努力提高自己,成绩也往往比较理想。
当然,前后两类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前类学生涉足汽修行业以后,能取得更大进步的只占少数,而绝大多数在两三年后,会由于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被迫跳槽或转行。后类学生刚涉足企业时,在技能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但几个月后,人际关系融洽,相应技能水平有大的进步,几年下来,要么成为技术骨干要么进入领导阶层,而且会不定期的返校与教师交流,甚至提供一些技术,进一步提高母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两类学生的出现,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可否认,但另外值得反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问题。中职两年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注重德育渗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塑造出不同的人格。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本没有纯技术一说,而是由于形而上学认识的影响,或者功利思想的影响,将技术单纯地看作为,是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其结果是将技术剥离了社会学范畴,从而导致了一部分人或者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在盲目地追求纯技术,卻在社会活动中是一个低能儿。这些人会在某个时段作出一些显赫的成绩,可更多的时候他们脱离社会活动,对世事不闻不问,对人类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不再关心道德和艺术,只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当一名熟练的工匠,但究其终身为社会贡献率或者人生意义来讲,将大打折扣。
结论:
汽修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德育教育应该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