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游历指南》: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两宋

2018-12-20 09:02王荣雪
师道(人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游历夜市指南

王荣雪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课铃响了,悠扬古典的音乐却依旧从教室里缓缓流出,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着,间或有低低的交谈声,却并不吵闹。我走出教室,有师生路过,忍不住问我: “这是做什么呢?”

我微微一笑:“他们呀,是在继续自己的宋朝一日游不肯回来呢!”

我要给你们 “好看”!

回忆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是带着微微的雀跃与骄傲的,心想,今天一定要让你们 “好看”!

我与孩子们可以说是 “结怨”已久了,可以追溯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教学。前几课时主要讲授辽宋夏金元在政治、军事方面的相关史实,上第6课时,就有一些孩子对宋朝的 “重文轻武”政策“颇有微词”。待学到两宋在军事上连连败于少数民族政权,最终亡国时,不少孩子大呼: “宋朝也太软弱了!” “宋朝一点也不强盛!”“宋朝和隋唐、秦汉完全没法比嘛”“宋朝的亡国也太耻辱了”……

我心知不妙,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是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孩子们单从军事的角度,以朝代兴衰更替来评价宋朝,无疑是片面的。但转念一想,等学到第9课时,孩子们就会知道宋代经济的繁荣与成就,应当有所改观。然而,事实上,第9课时 《宋代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孩子们对宋朝的刻板印象,让我心中憋闷不已。

看来,是我之前的教学设计不够到位,我如是反思。于是我将10、11、12课的内容重新整合,调整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内容。我从文明史观角度,创设了 “游历宋朝”这一虚拟情境,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感受不一样的两宋时期,感受宋朝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借此改变学生对宋朝的片面看法。

你的 《宋朝游历指南》,请阅读

揣着让学生大吃一惊的心思,第12课的授课开始了。我在课堂上又一次询问学生们对于宋朝的看法,依旧有不少孩子认为宋朝是软弱的,甚至有知识面较广的孩子说出了 “积贫积弱”一词。我没有急着与孩子们辩驳,而是笑道: “那同学们想不想去宋朝游历一番,感受宋朝人民的生活呢?”

话音未落课堂就炸开了锅,孩子们惊讶疑惑又兴致勃勃,七嘴八舌道: “怎么游历啊?老师要带我们去博物馆么?”我故作神秘:“其实老师早就把 《宋朝游历指南》放到大家的桌上了。”

我面向孩子们举起手中的历史课本,翻到了第12课,大家笑得更欢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我这个导游,一起解读手中的游历指南,进入时空隧道吧!”我一边说着,一边放映多媒体,倒计时的画面配合着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指南一:挑个国际化大都市——开封、临安

待音乐结束,我提问道:“如果去两宋游历,我们要去哪些国际化大都市,才能感受到两宋人民的生活百态?”学生们自主阅读书本,争相说道:“开封!” “临安!”我点头肯定,PPT放映小标题。接着展示开封和临安的城市规划图,同时强调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临安是南宋的都城,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指南二:逛最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 (北宋开封)

“选好了要去的城市,我们自然要去逛街,而且去最繁华的地方。在北宋的开封,哪里最为繁华呢?” “大相国寺!”

我随即将开封城市规划图里的大相国寺截图放大,并补充当今大相国寺景点的照片,伴随一段文字介绍,加深学生对于大相国寺繁华的感受。

指南三:去瓦子,看现场表演,吃遍美食

“既然是去游历,自然要好好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我们仔细看指南,开封城的市民都去哪里娱乐呢?”我继续提问。

这时的学生开始出现分歧:“瓦子!” “勾栏!”

我请学生A起来裁决,他大声读出了 《游历指南》里对于瓦子和勾栏的定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勾栏”。

学生们似懂非懂,更是对 “瓦子”的得名表示不解。我展示出《梦梁录》的相关史料,解释 “瓦子”名称的由来。并把瓦子、勾栏的图片与结构示意图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瓦子与勾栏的关系。另外,利用 《清明上河图》中的算命卜卦、新馕出炉、当街修面等场景及其他娱乐活动图片创造历史情境,辅以讲解,增加课堂趣味性。

指南四:开封是个不夜城——夜市

授课进行到此时,课堂气氛越来越好,学生们被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吸引,积极性高涨。我开玩笑道: “大家这么热情,似乎觉得还不够,我们了解了白天的市民生活,夜晚的市民是不是就回家安睡呢?” “宋代有夜市!” “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学生们指着 《游历指南》七嘴八舌。

“那我们就来继续了解一下开封这个不夜城。”我一边说着,一边展示了开封城市规划图里的夜市,以及 《东京梦华录》里关于夜市时间及所卖食品的描述。这可不得了,恰逢第三节课,肚子饿的同学忍不住叫道: “老师,这都让我看饿了!”课堂一阵哄笑。

指南五:花式过大节,紧跟文化潮流——宋词、《资治通鉴》

紧接着的指南五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大家都知道不久清明将至,那宋朝人过不过清明呢?” “过,《清明上河图》讲的就是清明时节的事情!”同学B急急说道。

“除了清明,我们在宋朝还可以经历哪些节日呢?”我追问道。

“春节!” “元宵!” “中秋节!” “元旦!”……学生们踊跃发言,也暴露出了问题。

我抓住 “春节”与 “元旦”两种答案,请学生判断,到底哪一个才是宋代的节日。学生C举手回答道: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所以说 ‘元旦’更为合适。”通过这样一场小小的学生评判,我讲解清楚了这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紧接着,我将节日与宋词联系了起来: “宋代有如此丰富的节日活动,一大批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他们的记录,在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宋词,大家结合以前的语文知识积累,说一说宋代有哪些杰出词人?”

学生们很快便报出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人。然而学生对于词人所处时代以及词风的认识并不清晰。我简单介绍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位词人的生平,让学生通过朗读他们的代表性词作,来感受三位词风的不同。

当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响起来的时候,我从内心感受到了词给人带来的震动,我相信他们也心有所感。

朗读完毕之后,一张 《宋代词人分布图》更是让不少学生惊呼:“这么多啊!”我又展示出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对于宋朝文化的一段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有些孩子开始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前人对于宋朝文化的评价会如此之高,亦有些人蹙起了眉头,专注地盯着这段话,正是那些坚持认为宋朝软弱的孩子。我将他们的表情暗暗记下,却没有说什么,因为我还预备了 “重药”在后头。

“宋朝的文化成就是多方面的,不单是宋词,宋朝还出现了一部与《史记》相并列的史学巨著,恰巧,这本书的作者也姓司马。”我趁热打铁,加大了 “剂量”。

聪颖的学生D一口说出了答案: “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与 《史记》合称‘史学双璧’,司马迁与司马光两人也被称为 ‘史学两司马’,在史学方面,宋朝的成就也是非常大的。”我补充道。

“好,大家手上的这份 《宋朝游历指南》已经解读完毕,现在,你又如何评价宋朝呢?”课堂已接近尾声,我又一次抛出了开头的问题。

不过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展示出最后一剂 “重药”——一段节选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一书中的材料: “研究宋史的张邦炜教授曾经感慨, ‘从前人们往往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何止是‘从前’,直至今日,在许多人印象中,宋朝仍然被当作一个窝囊的王朝。然而,日本与欧美的汉学家对宋代却不吝于赞美,评价非常之高。美国众多高校所采用的历史教材 《中国新史》,其中就有一章的内容宣称 ‘中国最伟大的朝代是北宋和南宋’。宋代武功远不及汉唐之盛,却何以大获海外汉学家的青睐呢?中国人看待中国历史,往往摆脱不了对国运的关注,因而影响到感情的取舍。而海外学者则能抱以超然的心态去评估一个王朝的文明表现。正是从文明的角度,他们发现了宋朝的诸多了不起的成就。”

我自己朗读了这段材料,尤其在最后几句加重了语气,读罢,看向同学们: “今天的 《宋朝游历指南》,带领大家一起见识了宋朝的都市与文化,相信大家都心有所感。刚刚的这段文字应该也给了大家不少触动,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宋朝呢?让我们伴随着一首 《青玉案·元夕》来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今天的课后练习之一。”

听到歌词的时候,许多孩子忍不住叫出声来: “这是辛弃疾的词!”我微微一笑,接着与几名同学交流,没错,正是那些坚持认为宋朝软弱的孩子,这一次,他们的答案似乎有了变化。同学E就告诉我说: “宋朝的文化成就确实非常伟大,这样看宋朝也不是窝囊的。”

孩子们的思考交流还在继续,伴随着那流传千年的婉转词句……

猜你喜欢
游历夜市指南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文化夜市“点亮”福州夜生活
“网红”夜市
老天津卫的璀璨夜市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指南数读
蚂蚁帝国游历记
游历阳光西班牙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一场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