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女教工骨密度调查研究

2018-12-20 08:54:50张殿禹蓝永生蒋艳杰温晓森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工被试者哺乳

张殿禹,蓝永生,蒋艳杰,温晓森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骨密度是指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密度,是反映骨骼强度或抗骨折能力的重要指标[1]。骨矿物含量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同年龄段人群中男性骨密度通常大于女性骨密度;同一性别中低年龄段骨密度通常大于高年龄段骨密度。35周岁以后骨密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女性尤为明显[2-3]。不同人群生活的环境差异性导致影响骨密度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研究小范围人群生活环境对骨密度的影响,成为精准控制骨矿物含量的必要手段。临床上将骨密度健康情况分为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三个阶段[4]。本文对长春师范大学女教职工骨密度健康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便发现影响本校女教工骨密度的负面因素,为本校女教工靶向性预防骨质疏松提供指导。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测试对象为长春师范大学女教职工。测试地点在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实验室。测试之前需确保被试人员无骨折、无皮肤溃烂、无免疫系统疾病、体内无置入物体等,组织被试者填写日常生活调查问卷和活动指数调查问卷,并协助被试者将项链、腰带、手机等随身携带物品置于扫描范围以外。

1.2 测试方法

采用Norland XR-800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引导受试者平躺于骨密度仪上,两足微并拢,肩部放平,全身放松。然后进行两点定标,第1定标点在距离头顶外2 cm处,第2定标点在腹腔中部偏下位置。定标过程中提醒被试者闭睛,以防激光束灼伤眼睛。扫描过程中禁止受试者进行任何身体活动。在受试人群中筛选年龄大于35岁的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选出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17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46人,年龄大于50岁的31人。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核实无误后,采用用SPSS1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描述性统计。

2 实验结果

2.1 各年龄段骨量减少人数百分比及骨密度值

表1 各年龄段女教工骨密度情况

注:Z值是被试人员骨密度与其同龄人的比较结果。Z值大于1,说明被试者骨密度值比同龄人高;Z值小于1,说明被试者骨密度值比同龄人低。

由表1可知,我校女教职工骨密度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龄段间没有显著差异。35~40岁女教工骨量减少人数比例为35.3%,40~50岁女教工骨量减少人数比例为17.4%,50岁以上女教工骨量减少人数比例为25.8%。但35~40岁骨量减少人数比例远高于40~50岁和50岁以上的女教工。35~40岁女教职工Z值小于1,40~50岁和5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的女教职工Z值均大于1。

2.2 骨量减少人群生活情况调查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35~40岁年龄段中长时间哺乳和缺少运动的人数比例都是83.3%;40~50岁年龄段中不运动人数比例是87.5%;50岁以上年龄段中不运动人群和停生理周期人群比例分别是75.0%和62.5%。

表2 骨量减少人群生活情况调查结果

注:百分比计算方法为:骨量减少人群中具有此生活习惯的人群数量/此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总数×100。

3 讨论

骨密度是反映骨骼质量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诊断中。双能X线吸收法是检测骨密度的标准法则。骨骼健康状况分为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三个阶段。骨量减少意味着骨骼内的矿物含量少于正常值,但尚未达到病例状态,如果持续恶化,会导致骨质疏松。女性骨密度峰值通常出现在30岁左右,40岁以后开始缓慢降低,50岁以后快速降低。本次抽查结果发现我校女教职工骨密度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符合骨密度正常生理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40~50岁的女教师骨密度状况最理想,骨量减少人群仅为17.4%。此年龄段教师多有强烈的养生意愿,并有精力和时间付诸实践,因此骨骼健康状况较好。但35~40岁女教工骨密度与其她2组年长女教工比没有显著提高,且骨密度Z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发现,35~40岁女教工骨量减少人员比例为35.3%,在3个年龄段中比例最高,表明我校此年龄段女教工骨骼健康状况不太乐观。通常情况下激素水平、运动和饮食等是影响女性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此年龄段健康女性不存在激素水平下降的问题,因此可排除激素水平的影响。但她们当中83.3%的人有超过1年的哺乳经历,且哺乳过程中和哺乳结束后没有注意钙质补充,因此造成了哺乳性钙流失。50岁以上女教工骨量减少人数比例为25.8%,高于40~50岁女教工。可能与生理周期即将停止或已经停止导致雌激素水平会急剧下降有关[5]。

另外在骨量减少的女教工中,不运动的人分别占3个年龄段的83.3%,87.5%和75.0%,说明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骨密度[6-8]。目前普遍认为力量训练是提高骨密度的最有效手段,但因力量训练危险性较高,对运动符合强度的要求更高,因此一直没有被大范围推广。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将有氧运动纳入力量训练当中,以缓和力量训练强度,结果发现有氧+力量混合运动对骨密度也有积极影响。因此,这种混合运动方式成为目前老年人群中的主推运动方式。

4 结语

我校女教工骨骼健康情况不容乐观。长时间哺乳和运动缺乏是35~40岁女教工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生理周期停止和运动缺乏是50岁以上女教工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结合我校女教工具体情况,我们建议年轻女教工在婚前就开始补充钙质,提高基础骨量。孕前多做力量训练,进行有氧运动,孕后先进行有氧运动,再进行力量训练;40~50岁女教工保持好当前生活方式,同时多进行户外有氧+力量混合运动;50岁以上教工按时补充钙质,必要时进行激素干预,多进行户外有氧运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力量混合运动。

猜你喜欢
教工被试者哺乳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会哺乳的树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环球时报(2017-08-18)2017-08-18 07:46:39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奥秘(2016年3期)2016-03-23 21:58:57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