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本刊记者 申楠
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编制印发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为基本目标,提出“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的总体布局。到2027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蓄积量达到2.59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到120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12.47万亩,森林植被储量达到1.4亿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每年3600亿元。
《规划》要求,要做好“三增四转五统筹”。“三增”即增绿量、增容量、增效益。增绿量主要是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湿地面积;增容量主要是指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增效益主要是指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转”即从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从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从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是要跳出林业看林业,坚决纠正片面注重林业生产、林业经济的错误观念。要更加注重林业生态建设,把林业生态作为重要资源,做到以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彰显生态效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宝贵的林木资源,对消耗林木资源的产业要从严审批、从严管理;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是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经营好,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繁殖,着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果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充分利用森林附属的各类“非木资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综合效益;从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是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林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从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资源消耗多的传统林业经济转向一二三产比例协调、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可持续的现代林区经济;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是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彻底摒弃“离开生态效益谈经济效益”“简单追求林业产业增加值”的错误观念,从数量扩张转向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和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既注重扩大造林面积,又注重造林质量、林木结构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森林的综合价值。“五统筹”是指统筹建设和治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
《规划》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遵循空间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相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的理念,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提高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和功能提升。
《规划》强调,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政府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工作,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二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以及有关省直部门协同责任。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等省直有关部门,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进一步健全大造林大绿化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全省造林绿化工作成效;三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吸引金融资本更多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四要注重政策扶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奖代补机制,对高标准完成年度林业工作目标且综合考核排名前列的地方,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资金;对未完成目标任务且综合性考核排名倒数的进行处罚,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要深化林业产权改革。积极探索“政府出地、市场运作、企业投资、农民受益”的造林机制,以机制创新从源头上解决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问题;要落实优惠和扶持政策。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全社会参与、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社会化服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