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王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随着中央和地方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统一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相继挂牌成立,自然资源迅速成为一个热词,自然资源文化建设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源自经济学,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较早定义自然资源的是地理学家齐默尔曼,他在《世界资源与产业》中指出,“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要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就是自然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群集的陆地、海洋、矿藏等;后者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循环机能等”,它明确了环境功能也是自然资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自然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国际上,各国立法中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包括在宪法、民法或者自然资源法中,一般都采取列举的方式来界定自然资源的范围,不仅包含具有经济开采、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而且包含了具有生态服务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自然资源。
我国学者更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自然资源。1979年出版的《辞海》把其概括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它们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产布局的重要条件和场所”。它强调了自然资源的天然性,并提出了空间(场所)是自然资源。李文华等在《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提出,“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能量的来源,或者是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条件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孙鸿烈在《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的深化,自然资源的概念逐步从单纯的自然有形物发展到包括生物多样性、环境功能、生态景观等生态系统、生态美学和精神层面的抽象物,并相应地体现在自然资源立法中。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确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自然资源,把传统意义上投入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源部分纳入进来,如矿藏、森林等,也把作为生态系统和聚居环境的环境资源,如空气、水体等生态空间纳入进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自然资源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它涉及国家或民族的方方面面,是品味、道德、智能的积累和总和,它凝结了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进程中关于人生的思考和智慧,是人类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推动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和提高。可以说,人类历史是一部自然资源文化史,是人类不断改造、积累、升华、发展文化的历史。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始终把自然资源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对自然资源有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原始部落,还是各个朝代,自然资源问题都是首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自然资源,几代人前赴后继寻找各种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自然资源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发利用自然,在保护自然资源中保障发展、在保障发展中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出贴近大地、民间、百姓生活的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是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先进的执政理念与管理思想,借鉴融合社会文化建设的经验,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是自然资源部门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轨的基础工程;是自然资源部门激发队伍创造力,提高系统竞争力,扩大对外影响力,推动事业兴旺发展的得力举措。
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可以增强干部职工的看齐意识、主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高效配置,提高自然资源部门的行政效能。
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加快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可以有效地将无形的观念融入到有形的载体中,寓教育于工作、寓教育于娱乐、寓教育于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敢于冲破“安于现状不想改革、畏首畏尾不敢改革、视野狭窄不会改革”的束缚;可以不断弱化被动管理思想,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实现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
强力推动事业发展。加快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可以通过弘扬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干部职工乐于开拓、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培育和塑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管理精神,增强保障和服务发展的责任感,增强努力奉献的使命感,形成具有浓厚自然资源特色的“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氛围和环境,把文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向前发展。
切实树立部门形象。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可以树立起热情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形象,做服务发展的带头人、服务基层的热心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坚强的党性、过硬的作风、出色的工作提高系统竞争力、扩大对外影响力。
促进创建一流业绩。做好做实自然资源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保护生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障权益”,真正做出一流业绩,需要加快构建自然资源文化,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业务技能、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切实提高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和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全面锻造干部队伍。加快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能够从提高素质、层级管理等方面锻造出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团队、勇于创新的发展型团队、真抓实干的创业型团队、严于律己的廉洁型团队。通过教育培训、完善制度等手段,引导、激励、约束干部培养责任、进取、大局和危机意识,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锻造出一支政治好、原则性强、熟悉业务、懂得管理、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
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门整合了原国土、发改、城建、水利、农业、林业、海洋、测绘等部门的职责,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强化自然资源监管、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超级部门”。面对新使命,作为一个掌握着巨大职能的新机构,需要在内部机构融合,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协调方面积极作为,亟需从最基本的“说话、办事、做人”开始,通过教育、锻炼、休养、改进和提高,构建独具行业特色的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
构建以以人为本为基础,以内生动力为保障,以管理科学、高效创新为核心的业务文化。自然资源管理涉及政策法规多,专业知识性强,涉及群众利益广,权力多。在每项工作中都要做到程序合法、把关严谨、业务精确、成果准确。坚持规范管理、执法与服务,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文化贯穿于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内生动力,汇聚“精气神”,形成强大的思想动力、道德动力和工作动力,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手段,将外在动力转化为强大的内生动力;切实履行职责,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集中精力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提高工作的事业心,满足工作的成就感,工作要抓紧、抓细、抓实、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情况,做出科学决策。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体系,规范行政行为,通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激活管理要素,提升工作效能;另一方面要紧贴工作、业务和岗位实际,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优化知识结构,打牢业务功底,锤炼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干部职工成为精通业务、敢于创新的业务骨干,成为洞察规律、胜任本职的行家里手,实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双赢。
构建以务求实效为目标,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以依法规范、明确责任为本质的行为文化。健全制度是永葆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生机的重要保障,自然资源制度建设已经造就了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行程序规范、标准执行严格的体系,要向文化角度转轨,就要建立系统化的制度,实施日常化的监管,推行多元化的奖惩,让制度成为自然资源人的指路明灯,做到心中有规矩、行动有方圆,让各项工作始终运行在规范化轨道上,真正为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依法行政是自然资源部门的行为要求和职业道德。必须强化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把其内化为一种职业责任、一种人格情操、一种思想境界。要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切实履行执法职能,把保护资源、服务发展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打造公正严明的法制品牌。着力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以服务承诺制明确管理和服务要求;以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规范行政行为;以行政公示制推行政务公开,以效能考评制强化民主监督;以责任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努力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真正做到行政审批零超时、行政执法零投诉、规范服务零障碍,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认同度、信任度、满意度。
构建以激活人力为重点,以健康生活为载体,以人本思想、和谐意识为主题的环境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催人奋进的人际文化,要唯才是举,把好选人关;人尽其才,把好用人关;潜移默化,把好育人关。让每位干部职工在工作上有自豪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生活上有满足感。要突出新时代的先进性,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夯实“前沿阵地”,以深入开展“窗口单位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为抓手,营造环境优美的办公场所,提升工作环境和质量,达到“环境优美、文明整洁、行为规范、便民快捷”的要求。要以“规范化党支部”“青年文明号”等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邀请专家授课,进行仪容仪表、公务用语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文明水准,建设高品位的文化窗口。要建立各类文化活动室,提供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通过读书、征文等比赛激发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健康情趣、活跃工作氛围、陶冶思想情操,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亲合力和战斗力。要依托行业报刊杂志,使之成为广大干部职工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活跃丰富文化生活、展现发展才艺的摇篮、载体和平台。要积极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新理念,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友爱的关系,工作中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有效互补,形成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工作上台阶、同事成朋友、生活盈乐趣”的和谐局面。
构建以源头预防为重点,以培养教育为先导,以公正廉洁、敬业奉献为特征的精神文化。一是加强廉政教育,让干部职工经常锤炼品格、检点行为,坚持利益面前不伸手、金钱面前不动心、关系面前不徇私,切实做到政治上把住方向、用权上把住原则、交往上把住尺度、生活上把住小节,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加强源头预防和内部监督,认真查找漏洞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岗位的监督。二是培育良好的敬业氛围,教育干部职工要珍惜和忠实于岗位和职业,尽心尽职干好工作;开展特色教育培训,增强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文化“软件”很好地为工作“硬件”服务;抓好理论教育、专业教育、警示教育、养成教育,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廉洁勤政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吃苦耐劳意识,实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证安全的自然资源管理目标。三是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心里想着人民群众,真心、真情、真功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办实事;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时刻牢记组织的重托,道德的规戒和法律的尊严,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没有文化的支撑,就没有一个行业的持久发展。自然资源系统要牢固确立精品意识,精心制订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的中、长期计划,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的长效机制,着力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活动载体、工作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凝心聚力,合力推进,巩固和扩大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工作的聚合效应,使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不贫乏、胸襟不狭窄、目光不短浅、气质不平庸,成为有理想、达情理、知荣辱、敢创新的“自然资源人”,成为新时代自然资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