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在重庆市的应用研究

2018-12-20 08:40岩,蔡文,陈
中国矿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馆藏重庆市资料

涂 岩,蔡 文,陈 中

(1.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档案馆,重庆 401332; 2.重庆市九龙坡不动产登记中心,重庆 400050)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收好、管好、用好地质资料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1]。2012年,国家统一部署开发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以下简称“汇交监管平台”)。汇交监管平台以矿权、项目为纲,以资料为主线,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以汇交任务发放、汇交人汇交资料、馆藏机构验收资料、馆藏机构转送资料、汇交凭证发放、资料催交、汇交处罚为业务基础,综合考虑固体、油气等行业地质资料管理方法、汇交流程、信息化情况等不同现状,实现地质资料汇交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管[2]。汇交监管平台主要监管了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形成的地质资料,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应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3]。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阐述汇交监管平台在重庆市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今后的高效应用以及汇交监管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1 汇交监管平台应用现状

1.1 汇交流程

2012年,汇交监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重庆市主管部门及馆藏机构积极响应,紧跟国家步伐,将全市地质工作项目纳入汇交监管平台,统一线上管理。为充分发挥汇交监管平台作用,2015年,重庆市力推汇交监管平台子系统,即汇交人模块在各汇交单位的使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有36家地质勘查单位或企业成功注册汇交人模块,基本形成了汇交人、馆藏机构、主管部门数据畅通、汇交监管业务一体化运行的模式,线上数据流转、线下载体汇交并驱并进,汇交流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随着2017年汇交监管平台的改版升级,重庆市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基本定格(图1):汇交人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子系统依申请注册,提交馆藏机构审核,馆藏机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地质资料汇交,以确保资料汇交整个流程的完整性、公开性、透明性、可追溯性。

图1 重庆市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图

1.2 数据监管

截至2017年底,汇交监管平台共监管各类地质项目数据3 155条,其中矿权记录1 149条,项目记录2 006条。累计出具地质资料补充修改通知书1 736份,通过验收合格资料2 503套,发放汇交凭证2 478份,发放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734份,发放无Ⅰ类Ⅱ类实物地质资料回执2 424份,发放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通知书3份,转送地质资料192套。

2 汇交监管平台应用效果

2.1 实现了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公开、透明化

推进办事服务公开,是国家对各行各业的行政要求。以往重庆市地质资料的汇交都是线下实体汇交,汇交人无从知晓整个汇交流程节点以及汇交时限,只能关注馆藏人员电话或QQ群通知,或是主动联系资料验收人询问验收进展,无意间延长了汇交时限,增加了汇交难度。现在,汇交人可直接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子系统查询及添加本单位承担的矿权、项目信息,查询资料逾期、汇交、审核状态,查看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地质资料补充修改通知书、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通知书、汇交凭证等业务信息,上报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等相关汇交清单。汇交监管平台的投入使用,把线下实体汇交与网上汇交结合起来,推动了汇交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让汇交人不跑冤枉路,汇交更明白、更舒心。

2.2 实现了地质资料的可追溯性

长期以来,地质资料的汇交都是以各种台账来记录每一年的汇交量、汇交单位、资料名称等相关信息。台账记录方式、记录习惯、保存等因人而异,大相径庭。随着机构的改革、人员的变动,有些台账也无从查起,不利于馆藏机构对地质资料的管理。汇交监管平台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登记台账的问题,不仅规范了汇交业务工作,而且记录了每套资料的流转过程,包括汇交人、资料产生单位、资料属性以及资料验收部门等详细的相关信息,实现了地质资料的可追溯。同时,汇交监管平台还提供了各种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馆藏机构高效管理地质资料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3 大大提升了地质资料汇交率,促进了资源汇聚

地质资料资源的汇聚是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的源泉,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截至2017年底,重庆馆藏成果地质资料纸质总量21 648套,电子文档21 648套,共518 763件,数据量达4 007.99 GB;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总量929套,数据量1 774.93 GB。汇交监管平台投入以来,馆藏机构地质资料汇交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2~2017年重庆馆藏机构年度汇交合格量情况见图2。“十二五”期间地质资料馆藏量较“十一五”期末增长约47.5%。近两年,重庆充分利用汇交监管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地质资料汇交率得到明显提升,从2017年全国地质资料馆发布的重庆汇交率已提升至80.97%,同比上涨约14个百分点。

图2 2012~2017年重庆馆藏机构年度汇交合格量

2.4 成为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有力行政抓手

2015年,重庆市将地质资料汇交纳入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实施进度倒排工期体系,将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在财政项目申请决算、关闭矿山退还价款闭坑地质报告储量审核时做出前置要求,汇交监管平台为业务主管部门全面掌握信息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在以往的汇交中,主管部门、项目评审机构、馆藏机构存在数据孤岛、无法共享,主要依靠汇交人主动汇交资料,存在地质项目资料欠交的情况,地质资料线上汇交,实现了数据共享,即由部统一导入国家出资部分地质项目数据,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导入地方财政及其他地质项目数据,有效地解决了监管缺失问题。

汇交监管平台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线下汇交、手动登记台账方式,使得重庆市地质项目信息、汇交信息进入同一平台,使得市内承担地质项目的汇交单位也进入同一平台,从数据源头和汇交人上实施监管,提高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汇交监管平台对整个地质行业管理的认识、分析、把控和研究将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

另外,汇交监管平台还扮演了提醒汇交人汇交义务的角色,对《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同时,能对逾期未汇交项目进行提醒,督促主管部门及时履行催交职责。截至2017年底,通过汇交监管平台累计发放限期汇交通知书734份。

3 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3.1 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2012年汇交监管平台投入运行以来,重庆市加大宣传和解释力度,将汇交监管平台应用及相关政策作为每一年度地质资料汇交业务培训重点之一。但通过这几年来的运行来看,汇交人仍然存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部分单位汇交监管平台管理人员频繁变动,甚至账号都无从找回,整体业务水平不足,表现在对汇交监管平台功能不熟悉,乱建乱传项目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大馆藏机构对汇交监管平台管理的难度。当然,这些追根究底反映出的仍然是汇交人重项目实施轻资料汇交的观念,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

3.2 汇交监管平台后期建设与维护力度稍显不足

汇交监管平台从部署、开发、运行、升级,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后续建设和维护更应引起重视。汇交监管平台作为全国性的一个业务管理平台,每天使用频率高、使用量大,对平台服务器、以及自身业务体系总体构架要求高,对平台开发人员技术要求也高,不可避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3.2.1 数据更新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5年重庆市建立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主管部门、项目评审机构、馆藏机构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工作。馆藏机构主动收集上一年度项目计划文件、变更文件、终止文件、成果报告评审备案台账、无法形成地质资料项目审核意见等资料信息,梳理汇总形成上一年度地质资料汇交项目目录,纳入汇交监管平台统一管理[4]。2016年,馆藏机构共收集各类地质项目信息509条,经筛选最终将433条信息纳入汇交监管平台统一管理,但由于当时汇交监管平台数据导入和新增,必须完善项目名称、项目编码、项目所在行政区、项目资金来源、项目类型、项目开工终止日期、项目承担单位信息等必填项,因收集的每一条信息无法达到如此完备,造成无法及时导入汇交监管平台,最终通过向各项目承担单位发放项目清单表,由汇交人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子系统自建项目,进行汇交。这与数据实时共享、主动监管尚有一定距离。

3.2.2 数据共享力度不够

汇交人可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子系统查询本单位地质项目信息,但对于社会出资地质项目及大部分矿业权项目,资料汇交单位并非汇交人,因此无法查询相关地质项目信息。目前,汇交监管平台矿权监管库中记录的1 149条矿权信息,其中就有773条采矿权仅记录了矿业权人信息,资料汇交单位无法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子系统查询。此外,资料汇交单位自建汇交项目信息后,造成同一项目重复监管的问题出现,2017年发放266份限期汇交通知书,经汇交人确认反馈有11条信息为重复或错建项目,无效数据加重汇交监管平台负担、浪费平台资源,增加管理难度,占用馆藏机构大量时间、精力。

3.2.3 功能设计不够人性化

汇交监管平台数据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上一流程与下一流程部分数据不能同步显示,导致同一数据多次重复补录,比如在接收环节修改的项目信息无法同步到后续环节,实物验收环节填入的资金来源信息、开发程度等等无法同步到发证环节,增加业务工作量,更新速度不是很快;部分功能开发稍显滞后,比如,汇交异常名录及汇交违法名单的公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交接单办理等;对逾期项目的分类管理不够精细化,有些逾期未汇交项目并不是因为汇交人不按期汇交地质资料,而是因民事纠纷、自然灾害、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暂未开展地质工作或仅开展了少量地质工作,未形成可汇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如实提交了情况说明,但无法在监管平台进行区别备注,或暂时退出逾期管理,直接影响了全市汇交率的提升。

3.3 汇交监管相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汇交监管平台的构建,基于国家对地质资料管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汇交监管平台应用以来,重庆市每年定期开展汇交监管平台逾期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及时发放限期汇交通知书,对汇交人提交不能按时汇交地质资料情况说明,汇总、归类、查找原因,发现影响重庆市总体汇交率提高的关键在采矿权的汇交,但目前重庆市并未出台针对采矿权监管的相关政策,采矿权汇交难度相当大。2015年采矿权催交汇交率为35.04%,2016年为47.61%,目前数据统计2017年为13.92%。主要原因:一是因重庆市矿山企业规模较小,在开采过程中生产勘探等新产生地质资料较少,造成矿权有效期内普遍无地质资料可提交;二是因政策性关闭矿山较多,关闭后矿业权人失联,即使取得联系,也无人再出资编制地质报告;三是因汇交监管平台监管的是矿业权人,而矿业权人并不是真正编制报告单位,造成汇交监管不直接、力度差。

4 建 议

4.1 增强汇交人地质资料汇交意识

汇交监管平台的高效应用,与汇交人汇交意识有着密切联系。馆藏机构与汇交单位应互联互动,共同搞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一方面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汇交人不断学习相关的方针和政策,提高业务素养,举办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培训班,更新汇交人的观念和知识[5];另一方面掌握汇交监管平台监管员动态,优化地质资料汇交流程,营造良好汇交氛围。汇交单位也应高度重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地质工作质量管理重要内容和项目管理重要流程,改变重项目实施轻资料汇交的观念,摒弃做项目不管汇交的做法,将地质资料汇交作为项目本身的重要内容,加强内部培训、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管理措施,对汇交监管平台监管员实行定岗定员,认真严肃对待汇交监管平台的各项操作。

4.2 加大汇交监管平台维护力度

汇交监管平台的高效运作,可缩短汇交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对汇交监管平台的维护工作,构建清爽的汇交监管业务,完善基础业务层、数据管理层、应用管理层、门户服务层之间的衔接关系,确保汇交监管平台平稳运行,增强对汇交人提交数据的审核功能,避免无效数据进入监管,探索各类共享地质项目信息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汇交监管平台作用,切实做好汇交监管工作。

4.3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汇交监管政策

健全和完善各类地质工作项目监管政策,尤其是采矿权的监管,对确实未产生地质资料的采矿权或关闭矿山,建议可不纳入汇交监管平台管理。探索逾期未汇交地质资料的有效监管手段,以干好汇交工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以处罚汇交人为目的,让汇交人养成自觉的、良好的汇交习惯。充分利用汇交监管平台记录、统计发出的限期汇交通知书,对不做出情况说明也不进行资料汇交的,主管部门采取约谈、通报的方式,让汇交人“红红脸、出出汗”,自我反思,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只有不回避、不掩盖,才能有针对性的予以改正,真正达到搞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目的。但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屡教不改的也应做出对等的处罚,如纳入诚信记录、罚款、暂停拨款、暂不受理矿权申请、直至汇交前不得承担国家出资地质工作项目等层层递进的处罚措施。

5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汇交监管平台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汇交监管平台的投入使用对重庆市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实现了重庆市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公开化、透明化,以及地质资料的可追溯性,实现了地质项目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汇聚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资源,大大丰富了馆藏藏量,成为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有力行政抓手,推动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政策的完善,为提高地质资料的汇交率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矿政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馆藏重庆市资料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