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璐 陈浩 姜祎群 孙建方
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科
患者女,46岁。全身泛发性丘疹、斑块、硬化2年,于2017年1月9日就诊。初起表现为面部红肿,而后面部皮损逐渐硬化,渐累及项部、背部、四肢,出现密集、坚实小丘疹,融合成片,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程中无发热、肌无力、关节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皮肤弥漫性浸润增厚,皱纹粗大,中等硬度,活动度小,呈狮面状(图1)。躯干、四肢见密集、对称分布的坚实小丘疹,部分融合成硬化性斑块,双手背皮肤肥厚。皮损无压痛,感知觉正常,周围神经未见粗大。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上部大量黏蛋白沉积,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增多,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局部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阿辛蓝染色阳性(图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甲状腺激素等检查未见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为阴性。
诊断:硬化性黏液水肿。
治疗:予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肌内注射(每月1次,共6次),口服泼尼松25 mg/d,甲氨蝶呤每周10 mg,患者皮损好转明显,后逐渐减量,口服泼尼松15 mg/d,甲氨蝶呤每周7.5 mg(累积量达280 mg),仍在随访中。
讨论 硬化性黏液水肿是一种少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黏液水肿性苔藓的一个亚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循环中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促进黏多糖的生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相关[1]。临床上以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苔藓样丘疹、结节、斑块、硬化为特征,好发于面部、前臂和手背。常伴系统症状,包括多发性关节炎、肺和神经的并发症等。组织病理改变较特异,可见真皮上中部胶原束间黏蛋白沉积、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沉积增多及血管周围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阿辛蓝染色阳性,刚果红和PAS染色阴性。本病需与麻风病、蕈样肉芽肿、成人硬肿病等鉴别。本例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典型,诊断明确。
本病呈进展性、衰竭性、致死性,皮肤外器官的并发症和治疗的不良反应常为致死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美法仑、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近年来多应用静脉输注丙种免疫球蛋白、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hockalingam和Duvic[2]认为,高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可缓解皮疹及蛋白病变等,较为安全、有效,需进一步研究。本例患者以皮肤损害为主要病变,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皮损明显缓解,目前在随访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例患者尚无蛋白病变及系统症状,随访中更需长期监测患者的基础状况、血液学指标、肝肾功能、腹部超声等,必要时行骨髓穿刺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图1 患者面部皮肤呈弥漫性浸润增厚,皱纹粗大,中等硬度,活动度小,呈狮面状
图2 皮损组织病理 真皮上部大量黏蛋白沉积,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增多,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局部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阿辛蓝染色阳性(2A:HE×40;2B:阿辛蓝染色×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