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春,曾永蕾,郝皖蓉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肿瘤科,安徽合肥 230061)
疲乏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癌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指因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持续性主观上感觉疲劳、乏力症状[1]。其发生率可达70%,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疲惫感、主观痛苦,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或心理带来巨大影响[2]。研究数据显示,有60%的癌症患者可出现这种状态,不仅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可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3]。本文用薯蓣丸治疗CRF 1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中晚期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共2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薯蓣丸组)和对照组(西医组)。治疗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65.23±5.45岁。分期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标准[4]进行,Ⅲb期8例、Ⅳ期5例。对照组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66.52±4.35岁。分期按UICC标准进行,Ⅲb期7例、Ⅳ期6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理及临床分期、初治、病程、体力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二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2)肿瘤TNM分期为Ⅲ期~Ⅳ期,均行姑息治疗;(3)预计生存期>3个月,受试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4)KPS评分≥60分,心、肝、肾及骨髓功能基本正常;(5)患者同意口服中药。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严重脏器疾病;(2)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3)药物过敏史。
治疗组采用薯蓣丸并与标准方案化疗方法相结合,胃癌化疗采用紫杉醇周方案;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采用“紫杉醇+顺铂”21d方案。薯蓣丸组成[5]:薯蓣30g;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各10g;炙甘草12g;人参 7g;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6g; 柴胡、桔梗、茯苓各 5g;阿胶 7g;干姜 3g;白蔹3g; 防风 6g;大枣 10g。1 剂/d,加水煎成约 600ml,分3次口服。
对照组采用治疗组相同的化疗方案,无中药。以上2组每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周期评价疗效。 用薯蓣丸前 1d(T0)、化疗后 1d(T1)、薯蓣丸结束后1d(T2),对2组患者的疲乏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在T0和T2两个时间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3.1 生活质量
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的评价。此问卷共涉及5个功能领域,本研究采用了4个领域(即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1个总体生活质量领域,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越好。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 T0 比较,##P<0.01;与对照组 T2 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组 13 T0 34.25±3.97 45.62±4.27 57.93±4.67 45.82±5.47 47.56±4.29 T2 53.73±4.87**## 49.53±4.34## 67.41±6.11**## 58.32±5.25**## 57.67±3.28**##对照组 13 T0 35.69±5.61 43.14±5.21 56.74±3.53 46.91±3.22 46.42±4.11 T2 44.76±6.23 45.18±4.06 58.68±3.31 48.72±6.07 48.55±6.51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疲乏状况比较(n)
1.3.2 疲乏状况
采用 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7]对患者的疲乏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此量表从感觉、情绪、认知、行为4个方面记录患者的主观疲乏,共22条项目,每项用数字评分法,从0分(无疲乏)~10分(严重疲乏)评价。疲乏总分值除以22所得分值:越高说明CRF越严重;疲乏程度分成3个等级:0~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分以上为重度疲乏。
1.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组T2的生活质量与T0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T2的生活质量改善较显著,生活质量各维度都有显著改善(P<0.0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疲乏状况的对比见表2。治疗组T1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2与T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T2 的疲乏度显著减轻(P<0.01)。
CRF也叫癌症相关性疲乏,NCCN指南将之描述为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的疲乏感或疲惫感,普遍存在于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身上,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产生CRF的原因很多,包括肿瘤分泌的因子、代谢产物,放疗、化疗、手术以及患者心理因素等等,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毒增效疗法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患者体质辩证用药,并可以贯穿于肿瘤综合治疗的全过程。
薯蓣丸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即为阴阳气血俱不足的虚劳病人,易被外邪侵袭而患各种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该方能明显改善患者体质,广泛用于慢性虚损疾病,如体虚感冒、慢性疾病反复发作、形体虚弱、癌症术后、放化疗后调理,亚健康等等。方中山药、豆黄卷、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神曲益气健脾,当归、干地黄、芎藭、芍药、阿胶养血滋阴,桂枝、麦门冬、杏仁、柴胡、桔梗、干姜、白蔹、防风祛风散邪,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通过生物调节剂改变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反应,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人参、麦冬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麦冬皂甙、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能增加肿瘤患者的抗肿瘤能力,对造血系统有保护作用。人参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的重要成分20(R)-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最为明显,并可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人参、麦冬具有广泛的免疫药理活性,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释放FNA-a、NO等炎症介质胺而达到减轻机体组织损伤的作用[8]。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化疗期间,以薯蓣丸联合化疗,以益气生津,健脾养胃,补益气血,既增加化疗效应,又减轻化疗的副反应。
总之,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过程复杂,中医药治疗可以预防、减轻或纠正化疗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化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计划地采用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