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试验对缓解儿童斜视矫正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研究

2018-12-20 05:10李蕾李小妹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蒙眼躁动全麻

李蕾 李小妹(通讯作者)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61)

(2 西安市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以儿童多见。儿童认知能力不够健全,术中常常不能配合,因此选择全麻下手术。全麻术后患儿易发生苏醒期躁动,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常出现一些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1]。同时患儿术后因双眼敷料覆盖不能视物,躁动时常伴随撕扯纱布的行为,剧烈时伤口暴露,缝合口出血。现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研究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方便抽样法筛选某市医院斜视患儿无先天性身心疾病,无认知能力障碍的患儿入组,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年龄3~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年龄平均为(4.80±0.84)岁,男23例,女29例;观察组年龄平均为(4.81±0.95)岁,男25例,女2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包括讲解手术方式,术前禁饮食6小时,术后安全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等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实施蒙眼试验:

责任护士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与家长耐心细致的沟通后,运用一些沟通技巧,比如熟练运用亲切的话语逗患儿开心,通过抚触,拥抱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待患儿安全放松后,将已准备好的2只眼罩(已消毒)拿出,首先责任护士告诉患儿与其开始蒙眼游戏,主动拿起眼罩蒙在自己的眼睛上作为示范,与患儿游戏互动,之后互换角色拿出另一只眼罩戴在患儿眼睛上继续游戏,游戏过程中让患儿始终感到安全,放松,鼓励患儿表达出蒙眼过程中的感受。游戏结束毕,可认真告诉患儿次日手术返回病房时,双眼包扎不能视物,类似蒙眼游戏,同时上身贴有电极片,手指夹有指脉氧。护士告诉患儿返回病房后,家长,护士都在其身旁,加强其内心安全感。坚持蒙眼游戏15分钟,护士离开时告诉家长,睡前应再次与患儿进行互动蒙眼游戏,坚持15分钟。

术后同常规护理,等患儿安全返回病房10min进行PAED评分,于10min,20min记录患儿心率。

1.3 研究量表

小儿全麻术后躁动量表(PAED)总共包括5个条目,为儿童与照顾者进行眼神交流;儿童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儿童知道他/她的环境;儿童总是焦躁不安;儿童极为伤心,无法安慰。评估后对所有评分进行总和,得出PAED评分。得分越高,出现躁动的倾向性越大。超过16分即可诊断为躁动,对于小儿全麻术后躁动,PAED评分是可靠有效的[2]。

2.结果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8.0,对躁动评分进行卡方检验,心率评分不符合正态分布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下。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躁动率评分比较(n=52)

表2 术后10min、20min心率评分比较(n=52)

3.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机制目前多不清楚[1],手术类型多见于五官科手术,眼科手术,研究发现,躁动发作时前10分钟最频繁,持续时间自限,通常30min[3]。因此本研究选取患儿返回病房后10min进行PAED评分,以及10min,20min记录心率。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可能与疼痛、切口的肿胀有关,也可能与双眼遮盖视觉受干扰,术后易引起情绪异常有关[3]。本研究的3~6岁患者,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责任护士将蒙眼试验作为游戏与患儿沟通互动,模拟术后双眼遮盖不能视物的环境,使患儿预知术后返回病房的状态,有利于减轻患儿术前焦虑状态。

通过本研究,观察组术前实施蒙眼试验,术后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发现撕扯纱布的异常行为减少,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建议患儿父母始终陪伴于患儿身旁,利于患儿平稳安全复苏。

猜你喜欢
蒙眼躁动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道路躁动
漫画天地
漫画天地
蒙眼喊定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