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 《关于公布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遥 《通知》指出袁2019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千克112元袁比2018年下调3元遥翘首以待的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终于落地袁由于政策调整的幅度符合市场预期袁加之市场已有心理准备袁因此对当前的小麦市场影响或相对有限遥预计后期小麦市场价格仍将以稳为主袁大幅波动的几率不高。
政策调整对当前市场影响不大
客观而言,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再度小幅下调,市场并没有感到过多的惊讶,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对当前的小麦市场影响将相对有限。
首先,市场已有心理准备。今年小麦夏收,市场化购销程度显著提高,收购数量占到总收购量的九成以上,优质小麦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0.2元(每千克,下同),优质优价明显,市场基本体现了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为主的转变,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效应越来越小。经过了夏收的洗礼,小麦市场在心理上已基本适应。
其次,下调幅度符合市场预期。0.06元的下调幅度不仅与上年相同,也与市场预期差别不大,前期市场预期就在0.04~0.06元,下调幅度基本在市场的预料之中。
再者,新的价格要到2019年夏收执行,题材周期偏长,政策调整效应会更多表现在对明年小麦市场的影响上,对短期小麦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最低收购价逐步回归托底功能
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2008~2014年连续7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之后连续3年持平。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开始首次下调,2019年继续跟进,说明国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的趋向及步伐一如既往,稳步推进。这就是逐步将最低收购价调整至合理水平,回归政策的托底功能,既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又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至于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益,官方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调最低收购价并不意味着市场收购价必然下降。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而是在市场价格过度下跌时起到托底作用。通常情况下市场价格都应高于最低收购价,价格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如2018年小麦市场收购价基本在2.4元以上运行,普遍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
预计后市麦价仍将以稳为主
当前,国家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落定,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未来小麦市场供需之间的变化。笔者认为,由于国家政策性小麦库存高企,市场供给并不缺粮,加之目前小麦价格已基本运行于高位,预计后期小麦市场大幅波动的几率不大,稳为主流的整体态势或难打破。
首先,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投放数量加大。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告显示,11月21日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将由每周的220万吨提高至300万吨,增量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的2016年产小麦及安徽2014年产小麦。本次国家对政策性小麦投放调整针对性较强,可以说哪里最缺粮、竞争最激烈、溢价最明显,就在哪里增加投放数量。
11月14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222.56万吨,实际成交量37.86万吨,周比增加11.0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2.16万吨。成交量连续3周增加,说明制粉企业已逐步开始采购拍卖粮来满足生产需求。市场预计,随着政策性小麦投放量进一步增加,流通环节小麦数量将会增加,市场的阶段性供需矛盾将会趋于缓和,进而将抑制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势头。
其次,目前小麦价格已升至相对高位。进入四季度以来,由于市场高质量小麦不多,加之持粮主体看好小麦后市,贸易商惜售心理较强,小麦市场价格持续高位偏强运行。
当前,主产区制粉企业新产普麦进厂价为 2470~2580 元(每吨,下同),普遍处于较高位置。尤其华北部分高价区小麦价格已接近政策顶部,与拍卖粮到厂成本基本持平。
近日市场反映,华北小麦整体虽继续高位运行,但部分地区价格出现松动。当前,河北衡水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50元,邢台2570元,山东菏泽2560元,均较11月上旬下跌10元。
原因是部分持粮主体因担心后期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出粮意愿较前期增强。
再者,制粉企业做多小麦库存欲望不高。由于小麦价格不断上涨,而下游产品提价困难,制粉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加工利润下滑。
监测显示,截至11月14日,华北黄淮地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56元,周比下降10元,较11月初下降27元。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30元,山东济南地区为-78元,郑州地区为-60.8元。
制粉企业加工利润持续下滑,势必影响小麦的采购心理。据了解,当前多数制粉企业基本是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暂无做多小麦库存的想法。
综合分析,笔者建议持粮者在春节前出售手中小麦。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小麦市场将会迎来需求旺季,但市场供给也会相应出现阶段性增加。一方面,国家政策性小麦根据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投放数量;另一方面,自明年1月开始各级储备粮轮换也将陆续展开,小麦市场整体供给将会保持充裕。
(柳 南)
“芦笋夫妻”打时差、搞特色种植
2010年,家住河南的韩志强和妻子宋青红返乡创业种植芦笋,面积达1.4公顷,年入60多万元。别人种的芦笋需要70~80天才能上市,因土地肥力好,他们的芦笋60天就可以上市。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韩志强夫妇采用绿色种植,种地用的都是土杂肥,这样的肥最养地。
“硕士夫妻”回乡养猪,过田园生活
黄智和贺慧两人均为湖南农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用20万元养了140头宁乡花猪。他们每天通过观察、摸索、总结,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现在黄智已经会给猪看病、配药、打针,自称 “半个兽医”。还试着在猪食中添加中药材,给花猪防治疾病、增强抵抗力。
回乡种蜜柚,致富路上比翼齐飞
80后刘国武和妻子邓露明经过考察,将种植基地选在老家河北省昌黎县,发现这里还是富硒山地,土壤硒含量均值为1.2毫克/千克。他们注册 “兴瑞红柚”商标的柚果销售瞄准电商平台等新的销售渠道,并与京东、易果网等生鲜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微店。
未来他们还计划借助互联网开辟众筹模式,柚果成熟时,客户可以前来采摘、包装,体验农家乐趣,进一步推动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IT夫妻用互联网思维返乡创业
张瑞亚和丈夫龚神频2011年在中洲乡组织周边农户成立了岳阳县福盛蔬菜专业合作社。二人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所以对于第二次创业如鱼得水,比如采用多功能薄膜从而提高蔬菜产量,独具创新地在冬天种出辣椒,并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辣椒不仅卖出高价还被市场哄抢。未来,龚神频夫妇将与农村淘宝合作,在网上销售干菜、腌菜等特色农产品,并做好新鲜蔬菜同城配送工作,通过多渠道方式将岳阳县的绿色农产品推广出去。
90后小夫妻种无公害蔬菜
家住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吕世超和孙健夫妇组建了技术和管理团队,把农场的种植情况拍成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菜市场给大家看,并组织感兴趣的人去农场现场观摩,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认知与信心。目前,吕世超夫妇有4000多个客户群,其农场还获得有机农业认证和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称号。
企业高管回乡种植,“时间差”是关键
梅万付夫妻俩在安徽省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周围流转了10公顷土地来种植无籽西瓜。除了善于提高产量外,梅万付夫妇还善于打 “时间差”,种出市场上没有的农产品。目前,梅万付夫妻俩已经流转了36公顷土地,其中大棚地147.4公顷,2014年共产蔬菜239万千克,年产值630多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后,去年纯收入有79万元。
夫唱妇随学飞防技术,收获颇丰
家住陕西榆林的姚文凯夫妇学习飞防技术,并拿到了飞防类证书,还购买了一架植保无人机,帮助用户做统防统治作业。除了接本村的飞防业务外,姚文凯还接收外区的飞防订单。
(冀 农)
进入11月中旬,国内花生市场延续区间小幅波动,品种间价格涨跌互现。农户看涨惜售心理强,上货量普遍不大。预计短期国内花生市场不会出现大幅涨跌,平稳或震荡调整仍是市场走势的主旋律。
调查显示,目前花生主产区山东市场统货花生果价格为4800~5000元 (每吨,下同),统货花生米6 400~6800元;河南市场麦茬白沙统货花生米7100~7300元,持平;江西市场统货花生果4800元,统货白沙花生米7800元,变化不大;湖北市场统货果4800~5000元,统货白沙花生米7200~7400元,基本持平;广东市场河南产白沙统货花生米7600~7800元,上调200元。
近期各油厂整体到货量不大,山东鲁花因故到货量递减,青岛嘉里按照招标合同正常收购,玉皇、兴泉、金胜、天祥等油厂依旧保持固定客户送货或内部自行采购,均严控质量标准;石家庄益海嘉里发布招标信息,仍按低价成交。
近期,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花生市场交易均呈回暖迹象,部分地区收购价格小幅上涨,导致农户惜售心理增强。目前,压榨企业、贸易出口企业、花生制品企业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据悉,近期进口花生米到货量减少,而农户惜售和天气影响导致市场上货量较小,给国内花生市场带来一定支撑。
不过,目前花生市场整体购销仍显清淡,各购销主体入市信心普遍不足,经销商操作谨慎,终端需求减弱,整体销量不大,进一步抑制了花生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
(吴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