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远
《我不是药神》《战狼2》《芳华》……这些叫好又卖座的现象级电影,都跟他有关。电影之于他,是情怀,也是事业,而他的理想,就是让好作品发挥价值。他,就是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
好东西不能等
宋歌是理科生,却有一颗文艺而敏感的心。因为父母都是媒体工作者,高考报志愿时,他曾考虑过报考北京广播学院,但后来选择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热能汽车系读书时,他隔三差五就跑到北京广播学院蹭电影看,每次看到好电影都琢磨数日。有一次,他在放映厅看完电影《美国往事》,兴奋了整整一个星期。“电影还能这么拍?真是太酷了!”他激动得睡不着觉。
毕业后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宋歌始终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做电影。2008年,他和朋友一起成立了完美时空影视公司,力排众议制作了一部小成本电影——《非常完美》,一举收获1亿元票房。他想继续拓展业务,但公司合伙人认为电影行业风险太大,提议转行做电视。因为理念不合,两人分道扬镳。2010年,宋歌受邀,加入了筹备中的万达影业。
万达生涯中,宋歌最大的遗憾是与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和徐峥的《泰囧》失之交臂。三年后,宋歌离开万达,与朋友一起创办了摩天轮文化传媒公司。同年,公司被北京文化收购,宋歌出任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和总裁,并兼任一家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因为对电影情有独钟,北京文化主要还是从事影视业务。
宋歌一改在万达小心谨慎的作风,变得雷厉风行。拿下《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改编权,他只用了3分钟。只要是觉得好的电影,他会在第一时间敲定合作协议。“这些经验,都是在一次次的错过中积累起来的,它们让我明白好东西不能等。”宋歌这样感叹。
像拳击手一样直击目标
2014年,宋歌开始学习拳击,每周五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练拳日。拳击改变的,不只是身体,还有思考方式。曾有人表示拳击就像哲学,而宋歌从拳击中汲取的是极大的耐力和持续的对抗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点的思维方式。他认为,这些都对做电影大有裨益。
很多年前宋歌就认识了演员吴京,那时两人经常聚会。吴京会武术,对拍电影也颇有想法。学拳之后,宋歌没事就喜欢找吴京比划几招。拍摄电影《战狼2》前,吴京带着剧本找到宋歌,跟他聊了一个下午,从自己打算怎么拍,拍到些什么,详细讲了一遍。吴京走后,宋歌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剧本,并决定为影片保底8亿元票房。当时电影市场正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过8亿元票房的电影屈指可数。大家都认为宋歌只看了剧本就做出了保底决定,实在有些冒险。但宋歌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战狼2》一定是经典的热血电影,更何况是稀缺的军事题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和吴京签订了协议。
正因为有了宋歌的保底,吴京解决了资金难题,心无旁骛地放手大干。为了不辜负宋歌的期望,吴京几乎拼了命拍摄,并直言:“这片子哪怕我亏钱,也不能让宋歌亏。”
为了支持吴京,宋歌还亲自饰演了《战狼2》中樊大使的角色,给吴京打气说:“我把自己押上来,保这个戏。”结果从未拍过戏的宋歌被吴京“折磨”得够呛。“樊大使”一共有四场戏,却辗转了三个地点,来回拍了几十遍,后来为了录音还折腾了几个通宵。吴京是工作狂,拍了很久都关不了机,最后还是宋歌按着吴京关了机。他跟吴京开玩笑说:“拍这么多,你下部戏的素材都够用了。”
拍完电影,宋歌跟团队全力参与了整个电影的制作、宣传和发行,还说服吴京把4个小时的初版删减到了117分钟,因为这样做更符合市场规律。后来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大获成功,吴京特意叮嘱工作人员在票房过8亿元时制作了一张“樊大使”的海报,表达对宋歌“8亿元慷慨保底”的感激之情。
给足钱和尊重
跟他人合作时,宋歌总是尽可能在钱上做出最大的让步,他总是跟周围的人说:“钱是赚不完的,多让几步没什么,会有更好的东西来找你。”
对影视剧的创作方来说,最头疼的事就是投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干涉自己创作,创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这点上,宋歌表现得非常克制,他很尊重创作者们迥异的性格,跟他们合作的时候就是公事公办:“几乎不聚会,不吃饭,不喝酒。”就连跟他认识多年的导演陈国富,谈事情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吃顿便饭、喝杯咖啡,问题根本不需要拿到酒桌上解决。他虽然身处电影行业,但个人生活习惯非常规律,不喝酒、不抽烟,也很少参加饭局,每天11点准时睡觉。有人说他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用‘混江湖就能上下通吃”。他开玩笑说:“我已经给了钱,就不用混了。”
对于有才华的导演,宋歌总是尽可能帮扶,帮他们搭建班底、组织团队,希望他们将才能发挥到极致。他很清楚自己跟合作方之间的关系:“他帮我们拍片,我们帮他实现梦想。”
电影《我不是药神》找来时,宋歌敏感地觉察到这是一部“不一般的电影”。在此之前,他曾跟导演宁浩、徐峥合作过电影《心花路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次许多专业人士都劝他谨慎。因为这是一部新类型电影,在此之前,电影市场上没出现过此类题材,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是未知。再者,宁浩和徐峥也只是监制和演员,《我不是药神》真正的导演其实是文牧野——一名新人导演,观众会不会买账也未知。但宋歌觉得这部电影是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同时他相信观众们正在走向成熟,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放过任何好片。因此,宋歌大胆地参与了《我不是药神》的出品和主控宣发。
结果比宋歌预想得还要完美,《我不是药神》首日点映票房就达到1400万元,此后口碑一路高涨,票房也节节攀升,成为华语片史上的一大奇迹,北京文化也因此成为电影背后的一大赢家。“从前的电影一味迎合观众,过分娱乐化、商业化,很少用心做自己的东西、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观众其实并不需要刻意迎合,有好的东西,他们自然会捧场,这几年的市场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把心用在提升作品质量上。”宋歌说。
在宋歌看来,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自己做的不过是让好电影多一些好命的可能。他希望经手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变成艺术品,让认真的创作者得到相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