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迎 王杰
辽宁省凤城爱阳镇龙道村黑木耳产业经过半年发展,已壮大为该地区第一支柱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要实现龙道村黑木耳产业长盛不衰,持续稳定带动农民增收,就必须充分挖掘地区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吊袋木耳的价值增值。
1 龙道村吊袋木耳发展现状
1.1 爱阳镇基本情况
辽宁省凤城地区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爱阳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峦叠嶂,河流蜿蜒,沟谷川壑,风韵自然。属长白山系千山山脉,地形地貌多姿多彩。水资源较为充足,大小河流75条,爱河、旧帽山河、三岔河在境内交汇。爱阳镇交通畅达,环境优美。其矿藏丰富,但是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政策的调整,爱阳镇已将工业发展重心转移到增上地面企业上来,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爱阳镇实际,学习引进适合地区发展的吊袋木耳产业项目,以此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1.2 吊袋木耳产业发展情况
爱阳镇龙道村东靠天华山,西邻关门山,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水资源,依托本地的天然优势,非常适合黑木耳生长,于是开始大力发展吊袋黑木耳产业。2018年4月为建设吊袋黑木耳种植大棚,计划投资200万元,总占地面积90亩,建设吊袋黑木耳种植大棚50个,每棚可种植春耳及秋耳各2.5万袋。项目前期已建设使用的大棚面向社会招租,同时对有种植意向的贫困户实施优惠政策,大棚收益用于龙道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采用租用当地农户土地,政府投资建棚引进吊袋木耳,村里种植大户去黑龙江黑木耳种植区学习种植技术,再面向本村居民招租种植、管理黑木耳。面向招租农户免费指导黑木耳种植及管理方法。木耳采摘季节,周边的贫困户和走不出去的老年人也可以采摘木耳,增加务工收入,让吊袋木耳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钱串子”。贫困户既可以获取劳务报酬,又可以享受租种木耳获得的收益,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吊袋黑木耳产业成为了当地贫困户的扶贫产业。目前,龙道村共有50个吊袋黑木耳大棚,村民经过养菌、打孔、吊绳到采摘,预计每年有两季黑木耳采摘期。
2 吊袋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黑木耳产业链短,资金短缺
爱阳镇龙道村地理资源条件好,优美的田园风光、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水资源、优质的木耳生产原料,对发展黑木耳产业来说条件优越,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撑,资金严重不足,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黑木耳产业链短,缺少黑木耳的加工与销售环节,虽然镇政府有意扩大种植规模,创建地区品牌,但因为资金不到位,迟迟没有进展。
2.2 优质黑木耳无处加工
目前,龙道村黑木耳采摘之后主要完成当地晾晒工作,当季晾晒过的黑木耳全部运往黑龙江省进行黑木耳加工与包装,龙道村在初级的包装加工阶段止步不前,爱阳镇龙道村黑木耳缺少自己的品牌和加工厂,所以即使是品质极高的黑木耳也是以黑龙江黑木耳的身份走入市场,市场竞争力不足,只停留在黑木耳的种植生产上,进而导致黑木耳产成品的利润率很低,黑木耳的收购价格远低于当前黑木耳的市场价格,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市场与黑木耳生产者的利益联系相对松散,不能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2.3 地处山区内部交通不便
龙道村交通落后,不具备便捷的运输条件。一方面乡村物流运输交通模式比较单一,另一方面乡村的交通条件不够完备,路途颠簸,耗时又长,很多乡村生产的品质较好的农产品无法快速便捷的运往城镇市场。虽然在城镇与乡村结合地段都已经修建平稳畅通的公路,但是道路狭窄,无法满足货车来往,许多地区地处偏远,甚至要经过漫长的山路才能到达,物流运输压力较大。
3 促进吊袋木耳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政府加大资金支持
爱阳镇黑木耳产业既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当地加工企业的带动力量,吊袋木耳生产经营户要坚持持续发展,继续扩大黑木耳生产规模,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黑木耳产业也不可能蓬勃发展,这都是互相衔接,相辅相成的。
爱阳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优质服务,扩大招商引资,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围绕本企业的定位和市委提出的全市发展的“五个立足,五个构筑”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扩大吊袋黑木耳种植规模,搞黑木耳特色采摘,发展特色旅游,带动更多的乡亲发家致富。
3.2 完善企业带动模式
对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升级和完善,是带动当地黑木耳产业发展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对凤城地区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适当地给予资金与政策扶持。其次是由政府带头,通过招商引资扩大企业规模。最后是完善风险机制,加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有影响力的木耳品牌。
3.1 完善乡村交通
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运输。加大对该地区单一交通的合理化整改或者是扩大该地区的特种交通运输规模。合理选址木耳加工厂的位置,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
(作者单位: 113122 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