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思维也密切相连。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而建立数学与生活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尝试以思维导入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
作者简介:高健,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教师。(山东 日照 2768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0-0060-02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它充分利用放射性思考的优势和特性,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而提高人们对于所学事物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挖掘人们的思维潜能、提升人们的思维水平。因此,思维导图具备直观性、联想性和趣味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1. 增加课堂及作业趣味性。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思维导图的样式和内容,使学习更有自主性和参与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课下作业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自己制作数学思维导图,在整个“识图——制图——用图”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作业的趣味性。
2. 启发学生思维。思维导图通过颜色、线条、图案和形状等直观事物来体现数学中数字、符号、空间位置和数量关系等抽象事物,大大提升了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理清数量关系、建立空间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过程,更是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的过程。
3. 增强课堂艺术性。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会考虑到图形的结构布局、色彩搭配、图案呼应等因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增加数学课堂的艺术性。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准备
1. 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生事物,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甚至一无所知。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要了解思维导图的用途、类型及绘制方式,教师应该抽出几个课时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学习。
2. 教会学生确定核心信息的方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是整张图的“灵魂”,是学习重点的体现。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从复杂而繁多的数学知识中找到关键信息,明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从而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3. 教会学生发现隶属关系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发现和建立这些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以关键词为核心,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隶属关系,从而形成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利用思维导图讲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是概括性和抽象性很强的文字表述或符号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是很有难度的事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图形这种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小学生抓住不同数学概念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将概念学透、抓牢、用活。
例如,教学“认识多边形”的时候,这一课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个四边形的概念,学生在逐个指认图形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单项选择、判断正误等习题训练的时候却错漏百出,这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几个概念的内在区别与联系。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四边形”为关键词,向外发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分支”,并通过对各分支的关键信息的比较,对于这四个概念进行对比理解与记忆,从而创新概念教学的方法、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
2. 利用思维导图记忆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繁杂,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学生显然无法牢固掌握所有知识。如果采用思维导图,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梳理之后,形成知识网络图表,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的时候,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独指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方位尚且有一定难度,要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就更难了。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各个方位落实到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当中,通过绘制“指南针”“小区方位图”“校园指示图”等方式加深对所学方位图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构建完善而直观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牢固且灵活地记忆所学知识。
3. 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梳理,从更高的层次来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从而更加快速而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抽象知识与直观思维的联系、建立已知信息和未知联想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解体的实效性和精准度。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植树问题的时候犯难,他们因其变化多端、移行换影的特點而备受困扰,导致每次遇到植树问题都束手无策、头昏脑涨。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以植树问题为关键词,以双边植树、单边植树、环形植树和方形植树为枝干,以两端植树、一端植树、两端均不植树分别作为双边植树和单边植树的分支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对比,发现不同情况的细微差别,探索不同情况的解题规律,从而灵活应对植树问题的不同情况,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容应对植树问题的全部难题。
4.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合。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疑难环节。小学数学复习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难以将日常学习的繁杂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导致复习的时候出现丢三落四的状况。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与整合所学知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复习“正方体”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头脑激荡图,也就是确定正方体这一关键词之后,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把所有自己能够想到的跟正方体有关的内容,如正方体的概念、正方体的性质、正方体的求解公式、正方体的错题注意事项等信息都绘制到图形之上,绘制完成之后将教材和笔记上的内容跟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达到纠错改正、查缺补漏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正方体这一关键词绘制树状图,将所有跟正方体有关的内容都绘制在树状图的分支上,以图形的方式展示正方体知识网络,变扁平式思考为立体式思考,变碎片式复习为网络式复习,从而提高分析的完整性与实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分析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准备之后,针对小学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与方法展开研究与探索,力求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琳.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2] 修焕然.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西藏教育,2016,(10).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