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海丽
【摘要】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更需要一群有相同教育情怀的教师的坚持。莱州双语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这里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质朴的教育情怀。双语学校的理念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双语人的坚持成就了学校的美好。
【关键词】底蕴;理念;情怀
再次走进莱州双语校园,感触最大的是:脚踏实地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改革遇到阻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能够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探索寻找有效的措施并且推行贯彻到底,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
一、理念的引领,成就美好
再次走进莱州双语学校,再次坐在道德讲堂的椅子上,再次聆听鲍校长的报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又都不一样。
熟悉的是这里的校舍,这里的一草一木和一进门刻着“爱心、责任、传承、创新”校训的大石头,不同的是双语人较之两年前我初次来到这里时理念更新了,热情更高了,信念更强了。
莱州双语学校有一个朴实的办学理念:“双语无差生,人人能成才。”这个理念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个双语人的心里,它是双语人行动的指南,就像一根线牵动着双语人的神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赵福庆校长在二十年前提出的这个理念看似朴实,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双语学校从1998年建校之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闻名遐迩,依托的是赵校长这一正确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双语人的毅力与坚守。俗话说:“喜欢并去做一件事容易,难的是坚持。”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需要顽强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对一个学校而言,缺少的不是思想和理念,而是整体推进的策略和信心;对于教师而言,缺少的不是观念和技术,而是克服自身思想惰性和行为惯性的毅力。双语人秉承着“每天从零开始”的思想,将每一天都作为教育的新篇章来不断地创新思想,创新教法,创新教学行为。
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坎坷。如果说理念奠定了双语发展的基础,那么坚持成就了双语美好的未来。
二、惊艳的课堂,花开溢香
在莱州双语学校第二天的学习主要是跟班听课、评课。上午的两节语文课,一节是片段描写指导课,一节是《西游记》读书展示课。战明华老师的片段指导课是训练学生运用景物描写表达心情,课题是“景物描写可以很‘心情”。课堂上战老师先带领孩子们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然后从认知概念开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从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学生所学课文《祖父、后院和我》、两首唐诗和以往学生的优秀习作着手,步步深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课堂环节看似简单,但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容小觑。教师要指导这样一节写作指导课,课前要翻阅大量的材料,从中筛选出对本节课有用的信息,然后进一步从不同角度精选,才能最终呈现出课堂上这种贯穿古今中外、名家与学生习作相结合的指导材料。战老师的课容量虽大,却又不让人觉得凌乱,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更“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本节课学习重点进行写作。在学生交流环节中,战老师更是善于倾听,及时调整学生的思路。整節课无论是教师的讲课语言、过渡语言还是评价语言,都不花俏,但是让听者实实在在受益,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是落地的课堂,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通过这堂课,笔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莱州双语学校的教学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于平淡中惊艳,于日常中闪光。
第三节是杨萍老师班的《西游记》读书交流课,从课前准备到正式开始上课,讲台上一直未见老师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站在讲台的正中间,口中念念有词。随着铃声响起,课堂展开,才发现双语孩子的不简单。两个孩子从读书名言到统领概括名著,到组织抢答,到组织辩论,到主题提升,步步深入,将同学们对整本书的掌握进行了检测和展示。全班孩子的倾听、表达、评价各方面能力都超出了笔者对初二学生的认识。课堂是孩子的,教师退到讲台之下,给孩子一方天地,教师在整节课中只是适时鼓励,恰当引导,力争让课堂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无论是战老师以讲写为主的课堂还是杨老师以学生展示为主的课堂,教师都很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找准并站对自己的位置,真正以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第一要务。课后的评课环节,首席教师组织讲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议课,上来第一句话就是:“咱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咱实实在在说说咱们的课。”朴实的话语,再次令人一愣,原以为“涉外”教师的展示课,评课时可能会介绍学校理念,评价教学模式,等等。“双语人”自上而下对待教育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正是我们如今所缺少的。每天被各种工作琐事所累,我们的课堂已经偏离初衷太远,这样落地的教育,真的该回归课堂,回归到我们每位教师手中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的本质是质朴的。落地的教育,才能开出芬芳的花朵。
三、教师的情怀,落地有声
愈走近双语学校,愈发觉得这个学校的底蕴深厚。在双语学校学习的第四天下午,笔者有幸观看了初一、初二两个级部的双语学校第三届“双语学子爱莱州”项目学习展示交流活动,孩子们的展示精彩纷呈,在观看的过程中笔者一次次被感动着,数次热泪盈眶:当孩子们为老师书写对联,献上对联时;当家长与孩子们交流传统游戏时;当老师上台分享自己少年的读书生活时;当孩子们拿着风车奋力奔跑时;当大屏幕上播放一张张莱州的照片时;当孩子们略显羞涩地完成采访工作时;当正反两方孩子激烈争辩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时;当耳边聆听《当你老了》同时屏幕上播放父母照片时……一篇篇、一幕幕,让笔者在惊艳孩子们精彩表现的同时也在反思:是什么让孩子们的表现如此优秀?也许有人会说双语孩子的素质本来就高,但细思孩子的素质与教师的培养、指导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精彩展示的背后是双语教师前期的大量研讨、工作以及过程中时时的跟进。莱州双语学校教师坚持“老师想让孩子做什么,怎样做,老师先做给孩子们看,让孩子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自己心目中的小老师”的理念。简明扼要的思路,却道出了再普通不过的哲理。洛克曾说,人生来不过是一张白板。除却家庭因素,孩子的课堂表现习惯与能力不正是他们经历过的每一位教师的集合倒影吗?想教给孩子的东西,教师得自己先有。
莱州双语学校,把情怀放在红线的这一端,即使另一端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莱州双语学校,向学生慢慢诉说,教学生点点去做。我欣赏于这里的教,惊艳于这里的学,更加折服于这里的情。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33-35.
[2]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19-20.
[3]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