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波
【摘要】文章就存在于课堂上的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诸如“开火车”“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回答错”等现象特征做了相应的描述,并就如何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课堂;学习;问题;对策
小现象是什么?就是那些存在于课堂上的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几个小现象以及解决的策略。
现象一:“开火车”
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采用的一种形式—— “开火车”,如学习乘法口诀时或者口算时,每人一句。有的老师认为这样节省时间,不用思考请谁来回答,还能体现我们的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觉得这种方法不错。但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体验,当我们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学生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部分学生说的时候非常认真,可其他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教师却依然在“开着火车跑”。这说明教师并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体验,新课程的理念依然浮在表面上。
【策略 】
1.分层提问
教师上课前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预设不同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在每时每刻精力都会高度集中。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让生生质疑或师生质疑,也可以师生或生生评价,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2.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
在进行“开火车”活动时,给不参与游戏的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他们有事可做,让他们从旁观者的身份变成参与者。活动前老师可以对学生说:“让我们看看这列火车开得好不好,如果出现了问题,哪位列车修理员能帮助他们?”学生得到这样的任务,都会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因为他们挑别人毛病的本事可是不小的。利用他们小小的“弱点”激发强烈的参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现象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在课堂上我们时常会发现总有一些学生参与不进来。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多,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策略】
1.“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合作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需要而合作。
2.进行合理的分组和组内分工,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要求,建立机制,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形成“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组内的作用,带着目标与要求合作,才不会使合作走过场,流于形式。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组长轮流当,给小组成员编号,交流时有序地发言;展示时可以抽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
现象三:学生回答错误
一位学生的回答或做题出错了,于是大家纷纷指出错误,有时这也是我们教师所犯的“错误”。当我们关注回答说错或做错题的孩子时,却发现他满脸尴尬或从此一节课闷闷不乐,并没有为大家帮助他而“感觉到高兴”。教师关注了孩子的心灵体验吗?
【策略】
1.老师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讓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对症下药,灵活地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题:某饲养场有72只母鸡,是公鸡只数的3倍。饲养场有公鸡多少只?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发现有部分同学错解为:72×3=216(只)。我不动声色,没有马上进行校对,又出了一题:爸爸今年40岁,是儿子年龄的4倍,儿子今年几岁?还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结果发现第一题做错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经过思考做对了,其中大部分已发现第一题的错误在改正了,有一个擦去错误的算式,但还迟迟做不下去。只有个别学生还错解为:40×4=160(岁)。老师没说什么却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呢?荒唐啊!40岁的父亲能生下160岁的儿子吗!思维的碰撞激励学生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后去尝试解决。至此,我才让学生抓住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讨论,集体校对,抓住关键之处:谁和谁比;谁大(多)谁小(少);题目中把哪个量看作“1倍数”;哪个量看作“几倍数”。清楚这几点后,再让学生细心体悟,错在哪里,并做出更正。
2.鼓励、关注课堂上出错的学生,给予挽回“面子”的机会。
教师对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做题出错的同学要给予必要的鼓励,这种鼓励一定要发自内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有错误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优秀的一面,然后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
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细节。我们老师不断地对这些“小现象”进行思考、研究,并找到解决的策略,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