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马骏校长一直在执着地进行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创新,他们把指导思想称为PDC教育理念。PDC是英文Project(項目)、Drive(驱动)和Create(生成)的缩写。其基本含义是:用项目驱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实践和体验、思维和意识;通过驱动,生成学生的经验与技能、素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其核心是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教育走向完整真实的世界。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他们已构建并实施了在这一理念下的项目群实践育人系统,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PDC理念下项目群实践育人系统,是根据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发现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回归生活、体验社会”六大领域及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手、体验、研究为基本方式,以不同主题的项目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构建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育人系统。
他们的探索践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同时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益尝试。这主要体现在—
教育价值观的变化—从教育主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到为人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指出:教育必须教导人们学会如何在承受压力的地球上生活,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立足于尊重、尊严和平等。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PDC理念正是体现了对现代教育价值的认同。
教育目标的变化—从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到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这项研究始终坚持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教育的目标。
课程理念的变化—从突出单科教学,到突出以项目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教学。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必然改变我们对课程功能的认识。PDC教育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努力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比如:在加强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的同时,设置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体系化。PDC课程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以丰富的选择性,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方式的变化—从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自主与合作参与实践。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超越。PDC实验充分说明:我们的时代拒绝书呆子,“处事”胜于“解题”,实践出真知,经验即财富。
教学资源和技术的变化—从单纯以教室为课堂,到以自然和社会为大课堂;从使用简单的常规教具,到充分应用信息技术。PDC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探究。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质量、多样化与现代化。
教育效果的变化—从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PDC教育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升综合素养。
2017年下半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并提出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两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学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我相信,PDC理念下项目群实践育人系统的建构及实施的成果,一定会为更广泛地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提供可贵的借鉴。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曾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能把每个学生的火种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