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海军 孟昭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提出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要求。这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来说,了解和学习党建工作的丰富内涵,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党建;内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精辟的论述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集中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来党的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同时,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丰富了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提供了新启示。
(一)明确政治建设是根本,提高高校党建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建设的方向和成果。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定位,也是发挥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高校社会主义方向、提高高校党建能力的根本性要求。
(二)强调思想建设是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加强思想建设,就是要对每名党员进行“补钙”,“补钙”就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而对于高校来讲,面对高校内的领导干部贪腐不作为问题、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学生的信仰缺失问题等,“补钙”势在必行,学生党员和教师党员等要积极参加“两学一做”活动,各高校要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防止“软骨病”现象的发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引高校,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三)组织建设是重要程序,提升基层组织能力
在党的组织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以及领导干部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并亲自为党的组织建设把脉。只有符合“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的干部,才是党的好干部。而在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中,要落实领导人员抓基层工作,全面提升党组织工作能力,不能让党建工作层层递减,越往下声音越小。高校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在发展党员方面,要认真细致负责,为党组织挑选思想觉悟高、能力强、踏实肯干、为人民服务的合适人选。
(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创造纯净美好校园
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作风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在党内持续进行,受到格外重视。对于作风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1]对于高校来说,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高校领导要严格落实“四个不直接分管”要求,牢记党章党规,创造风清气正的美好校园。
(五)制度建设加强监督,贯穿高校工作体系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制约和监督,这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建设要把制度落实在党建的各个方面,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党政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纪委及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监督体制,保障学校各职能部门按规矩办事,整个内部运行井然有序。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力度加大,在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成效显著,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意义重大。[2]
(一)党领导高校、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是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实力量。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的领导是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要使高校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相结合的,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全国人民服务的,这决定了始终要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时刻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色。
(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要看的就是其政治水平和素养。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因此就必须加强党建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在网络上出现了发表“精日”不良言论,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大学生党员,其性质之恶劣,后果之严重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这也为高校的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这就需要高校的党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改良学生党员的选拔和培养方法,注重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培育模式,把控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思想意识,提高政治觉悟,保证为党和国家输送真正踏实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维护学校环境、推动校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有家风,校有校风。学校的整体环境和优良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支持。党的各级组织是建设良好校风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班级、院系到整个学校的环境建设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体的校风建设,将高校建设成为风清气正的学校。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党建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如何办好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大学,党的领导至关重要,高校党委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将高校党建工作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规律加以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党委的直接领导,有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
(一)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有助于大学职能的充分发挥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能,引领学校快速发展,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充分整合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统领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对于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承担的社会职能,提供了助推和保证作用。
(二)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有助于科学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复杂的,尤其高校这个人才、文化、思想高度集中的地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党最坚强的阵地之一。因此,全面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好、管理好、宣传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每一项工作,对于把握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起到坚强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庚全,范博华.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内涵、特点及贯彻落实的着力点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 (1).
[2]令狐国芳.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 (12).